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31 08:05

  本文关键词: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价值


【摘要】: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它考验着执政党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口号,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贯穿于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始终,集中表现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和途径;民主法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证等等。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
【关键词】“南方谈话”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理论价值
【分类号】:D61
【正文快照】: 1992年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的标志。这次谈话奠定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了社会主义和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孔令举;;政治和谐需要科学的制度安排[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讨会文章选编[C];2007年

3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朱佳木;;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民生;;掌握唯物辩证法 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学习陈云同志干部选拔任用观的几点体会[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宗武;;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要求——从苏联共产党垮台的教训说起[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熊华源;;论邓小平农村改革思想及其时代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陈奎元;;认真学习江泽民民主政治建设思想,,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孙明;对外开放的新格局[D];厦门大学;2001年

4 孙泽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牛献忠;人的建设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史会学;管理价值论——现代管理价值实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徐铁骏;经济全球化中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文勇;民营资本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杨宏;中俄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一萍;朝鲜半岛和平机制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10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化民;李学迎;李大杰;;和谐、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赵敏;;浅析解放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3 刘卫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及其实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4 张兰萍;;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导向研究[J];前沿;2011年14期

5 王培培;黄勤;;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迪[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朱杰;孙焱杰;;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J];长江论坛;2011年03期

7 朱杰;孙焱杰;;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创新[J];社科纵横;2011年06期

8 杨豹;;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李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阻力[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龚志伟;;境遇与选择:和谐社会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浩豪;陈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治理结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燕奇;;和谐的政党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雷鸣;铁柏清;秦普丰;;可持续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4 仲崇盛;;论民主行政模式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廖继红;;坚持和发展多党合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宗棠;;培育社会主义公民[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启英;;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和核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韦广雄;;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2005年“关注人口老龄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园;狮城,那些点面俱到的治国经[N];西部时报;2009年

2 开原市运输管理所 张延杰;在和谐中求发展[N];铁岭日报;2009年

3 周隆滨;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德华;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8年

2 侯明;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D];南开大学;2009年

3 田俊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周志钧;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马德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纲[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义芹;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中元;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D];山西大学;2006年

2 董立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志新;国家、市民社会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南昌大学;2005年

4 王超伟;和谐社会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陈大为;和谐社会视角下法治政府建设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琳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问题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登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制度伦理探析[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8 魏淑元;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郭燕;弘扬人道主义 构建和谐社会[D];山西大学;2008年

10 马冰冰;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认同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2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2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0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