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
本文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及特点
【摘要】:21世纪,中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强,受电子科技革命的影响,中国公民社会在组织数量上、形式上有了巨大的发展,网络公民社会作为新生力量迅速崛起,但却呈现出成长性、过渡性、官民双重性特点,公民社会的数量与质成反比,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民主法治建设,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法制基础,中国公民社会发展前景将是一片美好。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49;D034
【正文快照】: 1公民社会的内涵公民社会是一种源于西方的理念,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纵览西方思想史,公民社会的观念大致经历了三次范式转变。一是古希腊罗马时代至中世纪,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近代契约论者(以霍布斯、洛克和卢梭为代表),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公民社会以商业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律;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环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曹培东;列宁的“灌输”理论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郭伟英;试论中国人权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申丹虹,高翔;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5期
5 吴志强;;公民社会概念厘析及其特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年04期
6 唐华陶;黄雅宝;;政治人的塑造:实现公民社会的基石[J];新学术;2008年04期
7 肖榕;;民粹主义:产生、发展及警惕[J];黑龙江史志;2008年20期
8 卢德友;赵红灿;;公民社会对民主的推动及困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李智恒;;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中的公民社会与国家关系[J];法制与社会;2010年16期
10 房玉霞;李业翠;;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逻辑趋势[J];理论导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菊;;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闻民;;公共性的特质——兼论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余玉花;;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文化责任[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4 纪俊臣;林怡均;;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的建构[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5 张勤;;政府定位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卫东;徐晓林;;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府群决策模式研究[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春生;;莫尔的乌托邦不是空想世界——莫尔理想政治观评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曹俊汉;;从治理的观念谈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建构之关联[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9 沈荣华;钟伟军;;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体系[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张健;;公民意识内涵研究:国家观念、私权意识、主人意识和公共理念[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家刚 中央编译局;协商民主要素分析:多元主义、公民社会与理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特约记者 徐学通;国内外学者聚焦“政党如何联系群众”[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伍俊斌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科社部;推进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良性互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郁建兴;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辩证法[N];南方日报;2006年
5 ;改善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N];学习时报;2006年
6 乔新生;“市民社会”与“公民社会”不是一回事[N];北京日报;2008年
7 高丙中;“公民身份”的理论取向和现实意义[N];学习时报;2003年
8 ;公民身份的认同与公民社会的形成[N];福建日报;2004年
9 ;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辩证关系[N];铁岭日报;2007年
10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生活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徐清飞;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法硕;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5 梁美妍;话语民主与微观权力:虚拟公民社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常锐;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情及其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程玉红;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徐越倩;治理的兴起与国家角色的转型[D];浙江大学;2009年
10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静;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D];中南大学;2004年
2 任海燕;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乐为;公民社会与现代国家的建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洋;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陈壮志;公民社会与权力制约[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谭亦玲;政府回应性同民主政治的关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戴业强;个人与国家之间:霍布斯公民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海调;公民意识的生成条件透视[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小莹;自由人的生存世界:走向自主治理[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陈鹏;近代英国政治哲学中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8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138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