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公信力 执政理念 执政方式 执政绩效 干部队伍形象
【摘要】:任何执政党要维护现有政权、巩固执政地位都必须赢得较高的执政公信力。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还是资产阶级政党概莫能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问题的研究,不但可以深化对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政党理论,拓宽政党理论的研究空间,而且,在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其研究对探索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对策,巩固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界定执政公信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执政公信力的构成要素、作用机理和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分析总结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现状和原因。在明确了执政公信力的构成要素的基础上,针对执政公信力的四个构成要素逐一进行探讨,,分析各个构成要素在执政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完善的路径,以促进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提升。 论文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 导论部分简要说明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阐述了当前本课题在学术界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重点难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对执政公信力的一般理论进行了分析。首先在对执政公信力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执政公信力的构成要素,阐述了执政公信力的作用机理。其次,论述了执政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即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绩效,进而影响社会发展;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权威,进而影响社会稳定;执政公信力作用于执政合法性,进而影响执政地位。最后分析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的现状和原因。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需要创新执政理念,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本章首先明确了执政理念的内涵、作用和特点,之后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国家稳定和强盛为主的以国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本章从“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产生、内涵和对党的执政公信力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执政理念是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最后本章提出了提升执政公信力还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执政理念以增强吸引力,具体阐述了创新执政理念的必要性、原则和基本要求。 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必须改进执政方式,有效规范公共权力。本章首先界定了执政方式的内涵,并与领导方式做了区分。其次对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时期、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这三个时期的执政方式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执政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削弱了党的执政公信力,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执政方式,提升执政公信力的路径:在公共权力的授予机制上,逐步扩大选举,增强执政合法性;在公共权力运行方式上,扩大民主,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在公共权力运行手段上,健全法制,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执政行为;在公共权力运行规范上,加强监督和制约,防止公共权力异化。 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需要提高执政绩效,以承诺的兑现取信于民。本章在阐明执政绩效的内涵、主要内容、评估原则和评估主体之后,论述了当前执政绩效存在的不足影响了党的执政公信力: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群众心理失衡;社会不公平问题凸显加深了群众对党的不满情绪;执政成本高消耗着有限的执政资源;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恶化了执政环境。最后提出了提高执政绩效,增强执政公信力的路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促进执政收益最大化;增强成本意识,降低执政成本;建立科学的执政绩效评估机制。 第五章主要阐释了提升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必须提升干部队伍形象,以高素质感召人民。本章首先明确了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的内涵,论述了党在局部执政时期干部队伍形象建设的实践,并总结了经验,重点是在对当前干部队伍形象不佳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之后,提出了提升干部队伍形象,增强执政公信力的对策: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角色定位规范干部队伍的行为;把加强干部队伍的修养贯穿在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的全过程中;抓好基层党组织形象建设,发挥好窗口作用;善用新媒体,向人民展示良好的干部队伍形象;完善制度、健全体制是提升干部队伍形象的保障。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春;;从陕西华南虎事件看人民政府的公信力[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苏小柱;;论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匡和平;;公信力:现实诉求及提升[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李忠翠;;行政忠诚:政府公信力建设新视角[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孙伟;;政府执行力现状及对策多维度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6 刘利华;杨巨帅;;维护制度严肃性 提高干部公信力——访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J];中国监察;2010年21期
7 王申成;;强化八种意识 提高政府公信力[J];大连干部学刊;2006年11期
8 龙溪子;;让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5期
9 胡明明;;论高校党组织的公信力和执行力[J];云梦学刊;2011年01期
10 秦俊勇;洪芬;;蒙城:拿什么赢取公信力[J];小康;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锋;;公信力是怎样一个范畴[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樊灵芝;;信息变革时代下的政策公信力重塑之道——信息补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阴军莉;;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渠道公信力对比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范力;;重在把好“三关”——新闻真实性与公信力之我见[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姚澜;;树立司法鉴定结论公信力的法律思考[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旭东;;期刊学术公信力与编辑的上心上手上路[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兰芬;;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张红霞;;增强广播健康节目的公信力[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提高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建有公信力的名牌企业[A];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监理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材料汇编[C];2003年
10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创建有公信力的监理企业[A];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议监理工作经验交流和研讨材料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景均;公信力 不可弃[N];人民日报;2008年
2 杨金志;透明执法才有公信力[N];今日信息报;2009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胡俊杰;电视公信力评价分析[N];中国电影报;2006年
4 罗罡;救助机构应加强自身公信力[N];陕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仁平;加强内部监督提升执法公信力[N];检察日报;2009年
6 杨建兴 李望;“三员”立体监督 全面提升执法公信力[N];湘潭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卓九成 通讯员 永康 小磊 陆敏;领导个人的权力缩小了, 党委的公信力提高了[N];陕西日报;2010年
8 记者 张斌 通讯员 朱新根;“希望工程”公信力持续增强[N];湖南日报;2010年
9 李百宏 任路明 崔元刚;烟台芝罘:规范执法实现群众满意、执法公信力双提升[N];人民公安报;2010年
10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长 吕山;“四个围绕”提高公信力[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桂秋;中国共产党执政公信力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严华;中国共产党公信力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卿孟军;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苏共公信力形成与丧失的逻辑[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玲玲;政府公信力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恩韶;网络舆论危机下的当代中国政府形象塑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那淑伟;公证的公信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陈一收;中国共产党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丽娟;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卿立新;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及其应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传利;论民事司法公信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邓红专;网络媒体公信力初探[D];广西大学;2005年
3 马海霞;网络媒体的公信力探微[D];中南大学;2005年
4 吴斌;中国共产党公信力提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剑英;公司章程公信力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张伟珍;公共责任视阈下的乡镇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闫晓宇;我国都市报的公信力问题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8 周华容;公募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马瑞亮;司法鉴定公信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邢凯燕;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814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81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