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02:11

  本文关键词: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级市人大常委会 监督权 途径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和法律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拥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人事任免权。其中,监督权实质上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因为监督权的行使可以保障其他三项权力的正常行使。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监督权所实际发挥的作用与它在宪法、法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相称的,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施展。因此,本文将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试着寻找加强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有效途径。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思想来源和法律依据,并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分析了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概念、特征、主体和对象等要素,还把建国以来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阐述。 文章第二部分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为例,概括了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权的行使状况。人大常委会监督的重点在于一是保证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二是保证“一府两院”的工作符合人民的意愿。就监督权行使的效果而言,这两个重点得到了基本保证,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就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监督权的发展而言,方式越来越丰富,程度越来越深入,工作也越来越规范。 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权行使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归纳出现的问题,就找不到工作的重点;不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找不到解决的办法。目前监督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监督手段运用不够,监督对象存在盲区,监督过程流于形式;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体制不顺畅、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能力有缺陷等。 第四部分是重点,主要研究“加强监督权”的途径,因为“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法律已有明文规定。“加强”的首要途径就是要规范党委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两个方式不改进,党委和人大的关系就无法彻底理顺,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就永远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其次是强化人大监督意识,要让人民不但知道人大监督是个什么东西,更要让人民知道人大监督究竟有什么好处,社会氛围至关重要。第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建设,解决好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进一步深入的问题。第四是加强地级市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主观条件不具备,客观条件再强也无济于事。 一言以蔽之,建国60余年来,地级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依法治国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加强,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万昌;;浅析地方人大监督工作中的“盲区”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2 肖蕾;;浅议当前人大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实践创新[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3期

3 郭道晖;权威、权力还是权利——对党与人大关系的法理思考[J];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4 拙文;;愿预算监督不再雾里看花——学习监督法漫谈之四[J];人大建设;2007年04期

5 田必耀;对人大质询制度设计和实践的审视[J];人大研究;2005年11期

6 程湘清;;人大决定权监督权简论[J];人大研究;2006年01期

7 林龙;;“百姓心目中的人大制度”调查与思考[J];人大研究;2010年05期

8 倪春纳;;强化人大监督权力途径的研究述评[J];天府新论;2012年03期

9 拙文;;监督工作正确方向的保障——学习监督法漫谈之一[J];人大建设;2007年01期

10 拙文;;询问和质询是两种不同的监督手段——学习监督法漫谈之七[J];人大建设;2007年07期



本文编号:12902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2902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6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