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2-24 16:38
【摘要】:当前社会转型中由于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刻探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和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是预防和化解西北民族地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必然选择。
[Abstract]:The rural group events caused by various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 in the curr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ocial stability, national un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west ethnic areas.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rural mass incidents in northwest ethnic areas by deeply discussing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group events, perfecting the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xpression mechanism of peasants' interest demands,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cy and legal system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甘肃省检察院控申处;
【分类号】:D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梅烂;奚建华;杭瑛;;论广播电视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罗强强;;近年来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3期

3 周忠伟;叶松;;一个重要视角:农村传统群体性事件——对贵溪“8·19”恶性械斗事件的分析[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廖海青;;如何面对“群体性事件”?[J];南风窗;2009年05期

5 李良海;;预防和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思考[J];海南人大;2009年09期

6 马春芳;;西北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成因剖析[J];商品与质量;2011年S5期

7 黄枭毅;;浅谈当前处置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做法[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缪金祥,范颖华,朱坚;社会转型期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分析[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新钰;蒋连舟;赵超;;试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10 李江源;农村群体性事件背后的体制原因初探[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3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4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5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6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7 董倍宏;我市召开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N];陇南日报;2008年

8 陈立雄;桂平信访维稳工作成效明显[N];广西日报;2008年

9 王德聪;实现北京两会“零上访”目标[N];毕节日报;2008年

10 江玲玲 月航 李超;民革市委提出14条对策建议[N];常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其宏;经济转轨中的农村金融风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吴滔;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海红;论20世纪60年代农村“四清”运动[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小燕;转型期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袁宏伟;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29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429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2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