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7 05:47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国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念,为新时期的国家治理指明了方向。现阶段,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居于重要地位,农村治理状况能否得到有效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就要求务必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现代化建设,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题中的应有之义,其运转状况显著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本研究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为基础,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主题,结合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困难、新挑战、新机遇,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现代化建设路径和举措,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能力,促使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有力的组织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研究缘由着手,阐述了研究意义,并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第二部分阐释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其在文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部分把农村基层组织分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这四类组织,并分别介绍了他们四者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体制机制、法治建设以及农民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农村基层组织现代化建设的原因;第四部分对国家治理现体系代化进程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分别从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及其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琳;陈世伟;;国家治理能力视角下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J];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06期

2 周庆智;;基层治理:一个现代性的讨论——基层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历时性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3 赵丽敏;;农村基层组织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J];人民论坛;2014年20期

4 朱兵;章耀媛;;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涉职务犯罪问题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3年27期

5 钱扬明;;新形势下村级党组织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3年15期

6 尹中卿;;乡镇人大建设与乡镇人大工作[J];北京人大;2012年07期

7 李义丰;;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朱思文;;新农村法治建设途径研究——基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9 海晓君;;非政府组织与全球善治[J];学会;2011年03期

10 李雯雯;;新时代下新农村中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宏斌;;乡村振兴需要多样性的农村金融体系[N];金融时报;2018年

2 徐若滨;;乡村振兴 治理有效是基础[N];新农村商报;2018年

3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N];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

4 李君如;;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北京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虹;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变革[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吕若楠;马克思的国家治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建;邵伯镇新农村建设中制约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25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6525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