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深入,传统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硬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与硬法相对应的软法研究迅速崛起,成为我国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等学科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单纯的刚性执法作为传统的行政执法方式也已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柔性执法这种不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新型执法方式日益被广大执法机关所采用。软法与柔性执法所共同具备的更少强制、更多民主、更多协商、更加人性化的特性,不仅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自由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也逐渐改变了我国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的方式,使之更加适合现代行政发展的要求。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而软法与柔性执法必将以其非强制性、协商民主性等特性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表现及其对我国立法和行政执法改革的影响。文章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章的创新点;第二部分系统梳理了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产生背景、基本理念、运作机制和实际效果四个方面,对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之处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对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之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行政法治的发展趋势;第五部分分别论述了软法的兴起对行政立法的影响和柔性执法的发展对行政执法的影响,提出构建一个“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公共治理格局;第六部分是结论。
【关键词】:软法 柔性执法 契合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导论9-14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二、研究现状10-12
- (一)国内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性12-14
- (一)研究方法12-13
- (二)论文创新性13-14
- 第一章 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基本理论14-21
- 一、软法的基本理论14-17
- (一)软法的词源和语义14
- (二)软法的定义14-15
- (三)软法的特征15-17
- (四)软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7
- 二、柔性执法的基本理论17-21
- (一)柔性执法的定义18
- (二)柔性执法的特征18-19
- (三)柔性执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9-21
- 第二章 软法与柔性执法契合性的表现21-28
- 一、产生背景的契合21-23
-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21-22
- (二)当代民主化潮流22-23
- 二、基本理念的契合23-24
- (一)协商民主23-24
- (二)平等和谐24
- 三、运作机制的契合24-26
- (一)非国家强制25
- (二)协商参与机制25-26
- 四、实际效果的契合26-28
- (一)共同治理26
- (二)节约成本26-28
- 第三章 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反映的行政法的发展趋势28-35
- 一、行政法的价值取向更加合理28-30
- (一)秩序与自由统一28-29
- (二)公平与效率协调29-30
- (三)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兼顾30
- 二、行政法规范走向多元化30-32
- (一)制定主体的多元化30-31
- (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31
- (三)效力层次的多元化31-32
- 三、行政执法方式趋向多样化32-35
- (一)刚性执法方式32
- (二)柔性执法方式32-35
- 第四章 软法与柔性执法的契合对我国行政法的影响35-43
- 一、软法的兴起对我国行政立法的影响35-38
- (一)软法的兴起促进行政立法多元化35-36
- (二)完善软法机制,打造软硬兼施的立法格局36-38
- 二、柔性执法的发展对我国行政执法的影响38-42
- (一)柔性执法的发展推动行政执法多样化38
- (二)加强柔性执法规制,形成刚柔并济的执法方式38-42
- 三、构建“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的公共治理格局42-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46-47
- 致谢47-48
- 作者简介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斌;;对《档案法》“软法”说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3年01期
2 王申;;软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3 姜明安;;软法的兴起与软法之治[J];中国法学;2006年02期
4 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J];法学家;2006年01期
5 翟小波;;“软法”及其概念之证成——以公共治理为背景[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魏武;;寻求不一致的一致——试论软法与协商民主机制的结构性耦合[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4期
7 汤道路;;企业社会责任软法推进机制探析[J];学海;2007年05期
8 邢鸿飞;;软法治理的迷失与归位——对政府规制中软法治理理论和实践的思考[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罗鹏兴;;软法:公共治理不该遗忘的角落[J];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10 罗鹏兴;;软法:公共治理不可或缺的制度之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明安;;完善软法机制,推进社会公共治理创新[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马波;;论环境合同的“软法”属性[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胡汝为;;网络医疗信息服务监管的行政法思考——兼论公立医院监管体制改革的“软法之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尚杰;国际软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2 朱文龙;软法视角下中国与欧盟社会治理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3 刘天姿;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软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双远;论我国精神赡养的软法之治[D];广西大学;2015年
2 王凯慧;论企业社会责任的软法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徐秋U
本文编号:276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