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量化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4 02:58
【摘要】:构建法治社会是世界各国人民长久以来的不懈追求,人们对法治社会倾注了无限的希冀并为之向往。以往对于法治建设的探讨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实证研究方法不断被引入到法学研究领域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日益深化,法治建设状况的量化评估迈出了实践性的步伐。法治建设量化评估更多的关注社会中的法治建设现实,它以法治理论为基石,以一系列评估指标体系为基础对现实社会中的法治状况进行考察与评价,旨在将法治建设目标明晰化。 本文在对国内外法治量化评估实践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对法治建设量化评估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可行性作了进一步探讨,对“法治指数”这一法治量化评估形式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试图对如何使这一制度更好地发挥实效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引论中,本文首先对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目前对于该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点明了本文试图探讨的重点。同时,对法治量化评估、法治量化评估综合指标体系、法治指数三个关键性词汇进行了内涵与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笔者认为,法治量化评估是三者中最为宽泛的概念,法治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则是进行法治量化评估的第一步骤,开展法治量化评估必须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法治指数则是法治量化评估具体实践的表现形式,它表示的是法治量化评估的结果。文章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法治量化评估的理论可能性。法治全球化的发展、法治发展以人权为核心这两点构筑了在全球范围内考察法治量化评估的理论基点。正是因为有此法治发展的大环境,法治量化评估才可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借鉴,也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法治的地域性、渐进性与具体性为法治量化评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法治量化评估的现实可行性。法治量化评估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主要以三个方面为依托,即:法治建设社会实效的评价、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科学研究方法的支撑。 第三部分:法治量化评估的实践探索。法治量化评估的实践探索形式即“法治指数”。该部分在对法治指数内涵进行厘定之后,指出了法治指数具有数量性、具体性、系统性、程序性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测量法治指数的难点所在。对“世界正义工程”发起的法治指数与我国部分地区的法治指数实践进行了介绍,着重分析了我国开展的局部法治指数实践具有的特点。 第四部分:法治指数的现实丈量。在前述理论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法治指数对法治建设状况的丈量作用,法治指数可以量化法治现实,并对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深远的意义,但同时囿于主客观因素以及研究方法的缺陷,它无法涵盖所有的法治现实。因此,应当对法治指数的作用有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以我国的法治量化评估实践为评价范本对如何更好的发挥法治指数的效能进行了深入剖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0.0
本文编号:2768215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关于城市法治化的若干思考[J];中国司法;2004年03期
2 占红沣;李蕾;;初论构建中国的民主、法治指数[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韩德培;我们所需要的“法治”[J];法学评论;1995年04期
4 莫言锋;;法治指数的“南橘北枳”之忧[J];法治与社会;2008年06期
5 志灵;;“法治指数”无法衡量所有法治现状[J];法制资讯;2008年04期
6 刘仁彪,何品磊;中国法治绩效综合评价与预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陈海燕;张庆旭;;社会主义法治评价指标量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8 公丕祥;全球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法学研究;2000年06期
9 袁曙宏;;关于构建我国法治政府指标体系的设想[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孙曙生;;法治城市建设之模式、特征与评析——以余杭、昆明、重庆、宿迁为对象的考察[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杜福海;[N];法制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2768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76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