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5:03

  本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虽然发端于虚拟空间,但是网络群体性事件一经产生,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形成舆论危机,甚至演变为现实的群体性事件,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民人数迅猛增长,网民参与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网络群体性事件逐渐呈现出频发趋势。分析我国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的构建,对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能够推动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我国现有的政治体制下,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的出现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反映出政府行政行为和行政政策的是否合法合理性,一旦处理不好,就会给政府带来负面的舆论危机;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自上而下的监督方式乏力,而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了权力监督的作用,能够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发展。 在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研究方面,我国对此研究比较薄弱,无论理论还是操作层面显示出明显不足。本文试图从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问题方面入手,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构建路径。 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构建,是一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整合社会各方面利益,从源头上减少不稳定因素的发生,能够从根本上起到预防遏制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于网络信息的预警和防控,政府信息公开更加透明化,扩宽民众的利益沟通表达渠道,加强网络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网民人权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网民理性、文明、客观地在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使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观念得到提升,营造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扫清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温床,全面、系统地规避网络风险,防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 网民 预防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1.4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一) 研究背景10
  • (二) 研究意义10-12
  •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三、 研究方法14
  • (一) 文献研究法14
  • (二) 案例分析方法14
  • 四、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难点及创新之处14-16
  • (一)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二) 研究的难点15
  • (三) 创新之处15-16
  • 第二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相关理论16-28
  •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16-22
  • (一)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16-17
  •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17-19
  • (三)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类19-21
  • (四)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21-22
  •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22-24
  • (一) 预防机制22-23
  • (二) 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23
  • (三) 构建和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意义23-24
  • 三、 危机预防管理基本理论24-28
  • (一) 海恩法则25
  • (二) 危机管理阶段理论25-28
  • 第三章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28-35
  • 一、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管理的现状28-29
  • (一)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管理处于起步阶段28
  • (二) 部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整体状况堪忧28-29
  • 二、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29-33
  • (一) 网络危机预警机制比较薄弱29-30
  • (二) 信息传播机制有待于完善30-31
  • (三)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尚待健全31-32
  • (四) 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相对滞后32-33
  • 三、 我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33-35
  • (一) 部分地方政府执政理念出现偏差33-34
  • (二) 对新媒体时代认识不足34
  • (三) 制度供给不足34-35
  • 第四章 完善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措施35-44
  • 一、 构建平台、重视诉求,完善利益表达机制35-36
  • (一) 构建网络对话平台,重视公众利益表达35
  • (二)拓宽公众宣泄渠道,完善传统诉求渠道35-36
  • 二、 提升意识、监测舆情,健全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36-38
  • (一) 提高官员危机意识,理性应对网群事件36-37
  • (二) 及时收集网络舆情,掌握公众舆论动向37-38
  • 三、 媒体引导、信息公开,畅通信息传播机制38-40
  • (一)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方向38-39
  • (二)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防止谣言误导公众39-40
  • 四、 政策倾斜、制度保障,完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40-41
  • (一) 平衡财政经济政策,努力营造社会公平40
  • (二) 加强社会制度保障,维护弱势群体利益40-41
  • 五、 法律治网、加强疏导,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41-44
  • (一) 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提高网民道德素质41-42
  • (二) 完善相关网络法律,政府加强网络疏导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明;周晖;;谈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预防措施[J];辽宁警专学报;2010年04期

2 徐行;王海峰;;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J];学习与实践;2010年07期

3 李莹;;试析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J];社科纵横;2006年02期

4 邹长峰;盛风亮;;浅谈群体性事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1期

5 曹光毅;;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策略[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6 王t-璐;张秀荣;;论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的建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7 孟庆英;潘秀丽;;以人为本构建群众性事件预防机制[J];中国司法;2009年09期

8 张春义 ,周国梁;山东省公安机关集中开展处置群体性事件专题研讨培训[J];公安教育;2001年12期

9 林金荣;争取把更多的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天台县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实践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叶国兵;;用和谐理念指导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J];公安教育;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元明;;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发展及其治理的实现途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甘永平;郭淑娟;;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探讨[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芳;;辩证唯物主义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力;;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甲文;;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及其预警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罗恩源;丁胜;;群体性事件中的民生性问题思考:以贵阳市为例——基于社会变迁理论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朱华东;张慧玲;;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周松青;;群体性事件社会动员的动力机制探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詹祖良;;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反思詹祖良[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10 杨泽鹏;;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治理防范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维涛;完善农民工工伤预防机制[N];人民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系统升级[N];贵阳日报;2009年

3 陕西省白河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 阮家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构建平安和谐白河[N];西部法制报;2010年

4 史占旗;提前介入,反腐预防机制的重要环节[N];检察日报;2005年

5 纪敏;建立预防机制 筑牢防腐大堤[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

6 特约记者 向民贵;泸溪综治“两移”奏响平安和谐曲[N];团结报;2008年

7 吉林省公安厅厅长 陈占旭;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N];人民公安报;2001年

8 倪晓;山东连续三年实现五个下降[N];法制日报;2007年

9 信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 张传明;要把握好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度[N];今日信息报;2007年

10 洪茂琼;清溪镇四项机制保平安[N];巢湖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赐江;基于不满宣泄的集群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纯平;新世纪国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吴亮;中国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洁;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曾润喜;我国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防控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超;群体性事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徐小江;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中的农民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华雯文;社会保障:规避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机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红;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群体性事件防控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建国;网络群体性事件及治理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李奇歆;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马国峰;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治理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杜桥省;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志杰;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钟丹;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骆毅;新世纪群体性事件报道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黄杜;博弈论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吕嘉琳;我国现阶段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分析及路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群体性事件预防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289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