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3:07
本文关键词:信息公开对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政府公信力,是衡量社会政治文明程度和政府行为合法性的重要指标,是指政府通过自己的系统,包括制度、行为以及理念等,获取公民信任的一种能力。在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今天,社会诚信更是题中之义。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的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国家信用状况的“晴雨表”,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构建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核心问题,是重中之重,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起着导向性、全局性作用。政府公信力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维护,关系到现代社会信用系统的构建,关系到取信于民的责任政府的建立。可以说,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政府公信力,目前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近些年的一些公共性事件中的舆论反应以及一些相关机构的调查结果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且,人民对政府的要求也随着公众的民主法治意识的觉醒和提高而更加的立体化、多层次。虽然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在打击腐败、功能转型、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系列的努力和调整,但这些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与公众的期望与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重建政府公信力、建设诚信政府,对于增强公众的社会信任感,顺利度过社会结构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的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所带来的挑战,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本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分析政府公信力建设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府信息不公开对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政府信息公开在我国提高政府公信力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具体来说,通过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进行概括分析,找出在信息公开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这对于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章,绪论。着重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以及选题意义、对国内外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的基本理论。主要对政府公信力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对论文中主要使用的两个基本理论进行了简要阐释;第三章,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联性分析。着重对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的状况如何会对政府公信力建设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第四章,以信息公开为基本点的政府公信力建设现状分析。主要是以信息公开为切入点,对于我国政府在公信力建设工作方面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第五章,以信息公开为基本点的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策略。主要是在前文中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在政府公信力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利于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的策略。第六章,对前文加以总结,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力求在选题及研究方法特别是相应的观点上有所创新。对于基于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探索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水平政策方面提出简洁而有逻辑的个人见解,力求为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公信力 信任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2-14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12-13
- 1.3.2 主要的研究方法13-14
- 2 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4-20
- 2.1 政府公信力、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概念14-17
- 2.1.1 政府公信力14-16
- 2.1.2 政府信息公开16-17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7-20
- 2.2.1 责任政府理论17-18
- 2.2.2 社会契约理论18-20
- 3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联性分析20-26
- 3.1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联系20-22
- 3.1.1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有效途径20-21
- 3.1.2 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保障21
- 3.1.3 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公信力转化为权威的手段21-22
- 3.1.4 政府信息公开与政府公信力建设具有利益的同质性22
- 3.2 政府信息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积极影响22-24
- 3.2.1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塑造责任政府形象23
- 3.2.2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对政府行政权力形成监督和制约23
- 3.2.3 政府信息公开有利于公众与政府之间建立信任关系23-24
- 3.3 政府信息不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消极影响24-26
- 3.3.1 政府信息不公开使政府的行政基础受损24
- 3.3.2 政府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成本增加24-25
- 3.3.3 政府信息不公开导致政府与公民间互动绩效偏低25-26
- 4 基于信息公开的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现状分析26-33
- 4.1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概况26-28
- 4.1.1 信息公开提升了政府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重视程度26
- 4.1.2 信息公开促进了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26-27
- 4.1.3 信息公开多途径化扩大了公众参与27-28
- 4.1.4 信息公开增强了社会公众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关注度28
- 4.2 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28-33
- 4.2.1 思想方面不够重视,缺乏创新理念28-29
- 4.2.2 信息公开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造成了公众的质疑29-30
- 4.2.3 政府及相关人员对信息公开的认识的偏差30-31
- 4.2.4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31
- 4.2.5 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不够31-32
- 4.2.6 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重视不够32-33
- 5 以信息公开为切入点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33-40
- 5.1 转变政府行政理念,提高政府认识水平33-34
- 5.2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建立有效的政府权利制约机制34-35
- 5.3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效度,提升政府的服务能力35
- 5.4 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准度,提高政府公共权威性35-36
- 5.5 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强化公众对政府监督36-38
- 5.5.1 要有健全的政府信息收集、检验机制36-37
- 5.5.2 要有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37
- 5.5.3 要有完善的政府权利监督制约机制37-38
- 5.6 加强公民意识,转变公众的思想观念,形成恰当的公众期望38-40
- 6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后记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荣广;;政府公信力的评价标准 现状及对策探析[J];各界文论;2007年04期
2 赵长茂;;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J];w
本文编号:303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