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1:00

  本文关键词:“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伦”即“人伦”,“理”即“道理”,“伦理”即处理人伦关系的道理。“伦理”是考察组织或群体行为关系的一种存在。“组织”正是运用其强大的行为规范机制——管理伦理,引导和约束不同主体在“协商、制衡、合作”中达成管理目标,最终形成管理合力,推动组织高效运转。所以,“人伦”问题,尤其是“管理伦理”问题已成为组织存在与运行层面的主要问题,也是人们文化观念层面上的核心问题,使得“管理伦理”成为了文化管理时代的流行话题,成了组织高效运转和群体关系有序化维系的内在机理,是当前管理范式转换和组织变革的日标取向,受到诸多领域的青睐。同样,这种“管理伦理”思想也被应用于后大众化境遇下的大学生管理中 在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和高教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导致高校内部管理方式的转换和大学生管理范式的变革,进而,这些变革也会引发大学生管理中不同利益群体的行为变化。大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之一,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被管理者”或教育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大学生管理过程中最核心利益的相关者。要处理好师生利益链条上的诸多关系,必然涉及管理伦理问题。至此,大学生管理伦理作为“规范大学生管理过程中主客体的行为,体现师生人文关怀和关系治理”的概念被提出,高校尝试着用管理伦理的思想去变革大学生管理范式。基于此,大家期望通过对“管理伦理”、“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本质等核心问题的分析,寻求建立一种普遍认可的大学生管理伦理范式来指导大学生管理实践。所以,研究者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管理伦理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着从“情感管理”与“公共治理”的理论启示中去寻找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人文主义”理论基础,以此探索出一条“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理路,满足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情理”要求和“治理”诉求,体现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人文主义”思想。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大学生管理行为的发生是在师生“情感意识、伦理意识、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有序完成的。师生在管理实践中,有彼此理解、相互信任的时候:也有彼此冲突、相互抱怨的时候;更有彼此约束、相互制衡的时候;但无论二者呈现怎样的关系状态,这期间都有“利益的纠葛、情感的纠结、道德的拷问、伦理的羁绊”,是一种复杂的人际交往行为。而这种复杂行为的可持续运行需要师生间管理伦理的约束和道德的滋润。从这一点来讲,大学生管理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管理和伦理有机“耦合”的行为样态。同理,“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便是大学生管理的“情理”和“治理”的有机“耦合”样态。“大学生管理伦理”尤其是“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是人文经济时代,科学人文主义管理理念下大学生管理变革的路向选择。为此,遵循“管理伦理意蕴阐释——管理伦理价值解读——管理伦理问题分析——管理伦理回归重构——管理伦理建设路径”的逻辑,把研究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部分进行探究。 在分析“大众化、市场化、行政化”时代背景和“多元化、民主化、生本化”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者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是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情、有义、有效、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的前提假设,鲜明地指出:“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应该充满“情理特性’和‘治理’理性”。以“教育管理伦理研究”、“学校管理伦理研究”和“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为分类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指出了“情理”兼“治理”范式下大学生管理伦理本体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在分析大学生管理的伦理特性和界说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研究者对当代大学生管理的伦理品性进行合理、合情性辩护,解读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找出“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的表征,分析“情理”作为大学生管理伦理内在组成元素的人文价值,“治理”作为大学管理伦理外在元素的科学意义,通过“情理”和“治理”的有机耦合范式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人文主义意蕴。具体从“管理、教育、人文”三个方面深入地解读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价值,详细分析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管理意义,揭示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是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有序、有情、有义”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还分析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自我教育、情感教育”方面的作用,指出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是大学生各项教育顺利开展的强大推动力;最后,分析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在“管理制度文化、管理行为文化和管理精神文化”培育方面的功效,指出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文化“营造、塑造、创造”作用,凸显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育人价值。 在大学生管理伦理重要性和内涵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用伦理的理论知识去观照现实的大学生管理,发现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在“五大要素”即伦理目标、伦理规则、管理运行、伦理环境和伦理主体上都存在“伦理遮蔽”的问题,即(1)管理伦理目标上,强调工具善而忽视目的善;(2)管理伦理主体上,强调“师本”忽视“生本”;(3)管理伦理运行中,强调归顺性而忽视自主性;(4)管理伦理规则上,强调标准化而忽视权变化;(5)管理伦理环境上,强调塑造而忽视人文营造。长期下去,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会出现现代性危机,最终导致“情理不充足,治理不到位”的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主要由以下五大因素引起:(1)大学生管理行政化传统的结果;(2)大学生管理形式化盛行的结果;(3)大学生管理方式虚拟化的结果;(4)传统师生伦理中消极因素的影响:(5)市场经济功利化负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行政化、形式化、虚拟化、功利化、师本化”倾向严重,高校应该寻求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重构。 在对大学生管理伦理被遮蔽现象的披露基础上,研究者为后大众化时代下越走越远的大学生管理管理伦理的回归指明清晰的“情理”兼“治理”范式的路向。从“情感管理理论”和“自治治理理论”两大理论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之“情理”和“治理”回归的目标方向。即情理回归路向上的“模型人”向“情义人”的目标转换,“说教式”向“谈心式”的方式转换,“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换;治理回归路向上的“好管”向“善治”的目标转换,“人治”向“民主”的方式转换,“无限”向“有限”的角色转换。指出“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回归是当代大学生管理变革的整体诉求,也是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的目标指向,从“科学人文主义”的视角解答了“情理”与“治理”融合的“何以重要”和“何以可能”。在管理伦理回归路向整体构想下,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的“外在条件、内在机制、具体路径”,为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寻找出路。研究指出“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大学制度支撑、学校投入保障,师生自身努力和文化环境约束”。在这些系统条件的整合作用下,大学师生应从“主体问责、民主协商、法治管理、文化管理和环境优化”的伦理建设路径,全方位,立体式开展大学生管理伦理建设工作,凸显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情理”特性和“治理”理性,推动大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有序”和“有情、有义”运行。 由此可见,“管理伦理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管理伦理建设”是当前大学生管理实践中“情理不充足”和“治理不到位”的现实需要。因此,研究者选取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和“伦理建设问题”作为研究当代大学管理变革的出发点,系统地探讨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本质内涵、育人价值、现实问题、回归路向和建设路径等问题,期望能为当代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管理伦理 大学生管理伦理 “情理”兼“治理”范式 管理伦理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
【目录】: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4
  • 导论14-34
  • 一、选题的缘由14-18
  • (一) 顺应“三化”时代背景的需要14-16
  • (二) 适应大学生管理变革的需要16-18
  • 二、相关研究和评述18-28
  • (一) 关于教育管理伦理的研究20-23
  • (二) 关于学校管理伦理的研究23-25
  • (三) 关于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研究25-27
  • (四) 简要评述27-28
  • 三、本研究的问题域28-30
  • 四、研究逻辑思路及研究方法30-33
  • (一) 研究的逻辑思路30-32
  • (二) 研究的主要方法32-33
  • 五、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3-34
  • (一) 理论价值33
  • (二) 实践意义33-34
  • 第一章 伦理意蕴: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理性阐释34-54
  •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相关概念阐释35-41
  • (一) 大学生管理35-38
  • (二) 伦理38-40
  • (三) 管理伦理40-41
  •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内涵及特征41-46
  • (一)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内涵41-44
  • (二)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特征44-46
  • 三、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蕴与样态46-54
  • (一) “情理”充足: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人文意蕴46-48
  • (二) “治理”到位: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科学意蕴48-51
  • (三) “情理”兼“治理”: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蕴51-52
  • (四) 当代大学生管理伦理的应然样态52-54
  • 第二章 伦理价值: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意义识读54-70
  •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管理意义55-60
  • (一) 利于大学生管理人文的培育55-57
  • (二) 利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运行57-58
  • (三) 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维系58-60
  •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教育意义60-65
  • (一) 利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运行60-62
  • (二) 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推行62-63
  • (三) 利于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执行63-65
  • 三、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文化意义65-70
  • (一) 利于大学生制度文化的构造65-67
  • (二) 利于大学生行为文化的塑造67-68
  • (三) 利于大学生精神文化的营造68-70
  • 第三章 伦理遮蔽:大学生管理伦理的现实问题70-106
  • 一、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现实表现71-88
  • (一) 伦理目标上,强调工具善而忽视目的善71-74
  • (二) 伦理主体上,强调师本而忽视学生本位74-77
  • (三) 伦理运行中,强调归顺性而忽视自主性77-81
  • (四) 伦理规则上,强调标准化而忽视权变化81-85
  • (五) 伦理环境上,强调塑造而忽视人文营造85-88
  • 二、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结果表征88-94
  • (一)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情理不足”88-91
  • (二) 大学生管理伦理的“治理不力”91-94
  • 三、大学生管理伦理遮蔽的理性反思94-106
  • (一) 大学生管理行政化传统的结果94-96
  • (二) 大学生管理形式化盛行的结果96-98
  • (三) 大学生管理方式虚拟化的结果98-100
  • (四) 传统师生伦理中消极因素的影响100-102
  • (五) 市场经济功利化负面因素的影响102-106
  • 第四章 伦理回归:“情理”兼“治理”范式的伦理构建106-132
  • 一、“情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内在理路108-116
  • (一) “情理”回归的理论基础108-112
  • (二) “情理”回归的现实意义112-114
  • (三) “情理”回归的总体路向114-116
  • 二、“治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外在理路116-123
  • (一) “治理”回归的理论基础116-119
  • (二) “治理”回归的现实意义119-121
  • (三) “治理”回归的目标指向121-123
  • 三、“情理”兼“治理”回归: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整合理路123-132
  • (一)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理论基础123
  • (二)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现实依据123-125
  • (三)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重要意义125-127
  • (四) “情理”兼“治理”回归的总体设想127-132
  • 第五章 伦理建设:大学生管理伦理构建的具体作为132-176
  • 一、“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条件营造133-140
  • (一) 管理伦理建设的物质条件133-135
  • (二) 管理伦理建设的情感条件135-138
  • (三) 管理伦理建设的精神条件138-140
  • 二、“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机制培育140-151
  • (一) 管理伦理建设的动力机制141-144
  • (二) 管理伦理建设的激励机制144-148
  • (三) 管理伦理建设的评价机制148-151
  • 三、“情理”兼“治理”范式的管理伦理建设的路径选择151-176
  • (一) 管理伦理建设目标上的文化管理路径151-156
  • (二) 管理伦理建设方式上的民主协商路径156-161
  • (三) 管理伦理建设过程中的法治化路径161-166
  • (四) 管理伦理建设主体上的问责路径166-171
  • (五) 管理伦理建设环境上的整体优化路径171-176
  • 结语176-180
  • 参考文献180-192
  • 附录192-198
  • 致谢198-200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统计20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月杰;;理为情之范,情为理之维——试论冯梦龙的情理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2 秦霞玲;;高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伦理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9期

3 陈怡;;教育要研究人性、提升人性——兼谈中国文化中的情理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4 贾慧敏;赵金芳;李建黎;;加强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建议[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5 吴炜炜;;对当前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的伦理反思[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6 李海明;;高校问责制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永灿;;高校受资助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分析及路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8期

8 叶志清;;柔性管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的范式[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樊秀龙;;高职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10 史湘芸;;和谐社会下构建高校师生伦理之应当关系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成长轨迹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创生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丹;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春风;我国教育行政决策的伦理困境与出路[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戴艳军;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刘世清;教育政策伦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保华;论教育管理的伦理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少波;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江海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岚;弹性学分制下的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亚美;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及其维系[D];西南大学;2011年

6 吕小燕;道德领导理论视野下的校长专业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迎祥;高校道德教育体系的系统论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效非;高校学生管理的道德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春娟;班级管理的伦理审视[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春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08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