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4 12:13
社区矫正制度是刑罚轻缓化、社会化的产物,蕴含着人道、理性、民主等时代价值。推进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表现。2003年,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大陆地区拉开了帷幕,并经过了试点、扩大试点、试行、全面推行的阶段性发展轨迹,其法律制度初步确立,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工作队伍日渐强化,社会参与不断提高,刑事政策效果逐渐显现。然而,囿于指导理念偏颇、配套制度欠缺以及保障条件匮乏等客观因素,我国社区矫正制度运行中仍面临适用与执行的双重困境。社区矫正制度本土化已逾十五年,及时梳理并正视其发展阻碍,寻找破解路径是理论界与实务部门应当承载的时代使命。本研究以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客观现实为根据,以社区矫正法的制定为契机,以刑事一体化、刑罚人道化与行刑社会化为理论基础,运用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社区矫正制度发展的现实困境,深入剖析制约其深化进步的复杂因素,从指导理念、制度完善与保障条件的不同层面探讨其改革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提供素材与思路。本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社区矫正制度...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2006年~2014年全国适用社区矫正变化图(万)
图 2:中国大陆地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比例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在社区服刑人极小。这说明人民法院等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对未成年犯适用非禁刑的我国 S市 A区 2011年—2015年未成年被告人刑罚适用情况进行了
图 3:2009年各地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的比例情况①从图 3可知,山东、内蒙古、辽宁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刑列前三位,广东、浙江西列后三位。青海、四川、天津三个省区是未成年犯非监禁刑适用率高于全部罪犯禁刑适用率,且是差值最大地区。由此可见,各地区法院对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三化”述要[J]. 储槐植. 中国检察官. 2018(01)
[2]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遭遇的实践困境与治理图景[J]. 哈洪颖,马良灿.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6)
[3]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立法建议[J]. 杜延玺.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6)
[4]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隐忧——对《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的若干修正建议[J]. 刘强.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02)
[5]社区矫正法中应明确规范的几个问题[J]. 陈志海.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02)
[6]论我国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互动机制之形塑——以功能主义为分析视角[J]. 张凯. 东岳论丛. 2016(08)
[7]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实证分析与展望——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J]. 夏艳.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4)
[8]社区矫正的功能改造及实践回应[J]. 陈伟,王昌立.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4)
[9]社区矫正立法中的警察问题探讨[J]. 吴宗宪. 中国司法. 2014(11)
[10]中外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因素结构差异研究[J]. 冯卫国,王超. 法学杂志. 2014(07)
博士论文
[1]轻罪法建构研究[D]. 陆岸.苏州大学 2012
[2]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 张东平.华东政法大学 2010
[3]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 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完善[D]. 孙文军.安徽大学 2017
[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 严笑.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探微[D]. 丁磊.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7299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2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2006年~2014年全国适用社区矫正变化图(万)
图 2:中国大陆地区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情况比例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数量在社区服刑人极小。这说明人民法院等社区矫正决定机关对未成年犯适用非禁刑的我国 S市 A区 2011年—2015年未成年被告人刑罚适用情况进行了
图 3:2009年各地法院适用非监禁刑的比例情况①从图 3可知,山东、内蒙古、辽宁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刑列前三位,广东、浙江西列后三位。青海、四川、天津三个省区是未成年犯非监禁刑适用率高于全部罪犯禁刑适用率,且是差值最大地区。由此可见,各地区法院对未成年犯适用非监禁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事“三化”述要[J]. 储槐植. 中国检察官. 2018(01)
[2]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遭遇的实践困境与治理图景[J]. 哈洪颖,马良灿.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6)
[3]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立法建议[J]. 杜延玺. 中国青年研究. 2017(06)
[4]我国社区矫正立法的隐忧——对《社区矫正法(征求意见稿)》的若干修正建议[J]. 刘强.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02)
[5]社区矫正法中应明确规范的几个问题[J]. 陈志海.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02)
[6]论我国监狱矫正与社区矫正互动机制之形塑——以功能主义为分析视角[J]. 张凯. 东岳论丛. 2016(08)
[7]未成年人犯罪非监禁刑适用的实证分析与展望——以S市A区人民法院2011-2015年审判实践为样本[J]. 夏艳.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6(04)
[8]社区矫正的功能改造及实践回应[J]. 陈伟,王昌立.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04)
[9]社区矫正立法中的警察问题探讨[J]. 吴宗宪. 中国司法. 2014(11)
[10]中外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因素结构差异研究[J]. 冯卫国,王超. 法学杂志. 2014(07)
博士论文
[1]轻罪法建构研究[D]. 陆岸.苏州大学 2012
[2]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 张东平.华东政法大学 2010
[3]社区矫正理论研究[D]. 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现状和完善[D]. 孙文军.安徽大学 2017
[2]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 严笑.华中科技大学 2016
[3]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探微[D]. 丁磊.西南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37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37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