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14:21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党的传统优势,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面临着现代化的多重语境,各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才能继续保持和发挥其独特优势是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公民是现代人的身份表征,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主体,公民意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①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这从根本上提出了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要求,明确了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和重点,,指明了努力方向。因此,将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需求。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批判吸收国外公民意识教育的合理性因素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其一,厘清了公民、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等相关概念,对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梳理。在我国,公民意识教育产生于清朝末年,产生的一开始就承担着救国救民的重任,其发展过程更是一波三折。因此,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本土特殊的演进逻辑、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无法用西方的话语进行阐述。 其二,从现实、价值、理论三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 其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初步构建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框架,对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特征、目标进行了全面阐述。 其四,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探讨了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在正确把握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实践要求基础上,科学优化实现路径和对策,不断提高教育的自觉性、经常性、实践性、实效性,优化和提升公民意识教育的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教育 理论 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导论10-29
  • 一、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10-14
  • (一)问题的提出10-12
  • (二)研究意义12-14
  • 二、 研究综述14-24
  • (一)国内文献综述14-21
  • (二)国外文献综述21-24
  • 三、 研究设计24-27
  • (一)研究目标24-25
  • (二)研究思路25-26
  • (三)研究方法26-27
  •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27-29
  • (一)本文的创新之处27
  • (二)本文的不足之处27-29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辨析29-56
  • 第一节 公民29-39
  • 一、 公民概念的历史演变29-36
  • 二、 公民的内涵36-39
  • 第二节 公民意识39-49
  • 一、 公民意识的概念39-40
  • 二、 公民意识的内在结构40-44
  • 三、 公民意识的发育条件分析44-49
  • 第三节 公民意识教育49-56
  • 一、 公民意识教育的概念49-50
  • 二、 公民意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50-56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的维度分析56-76
  • 第一节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维度56-63
  • 一、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历程56-59
  • 二、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面临的问题域59-63
  • 第二节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维度63-66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63-64
  • 二、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64-65
  • 三、 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65
  • 四、 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65-66
  • 五、 民众追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自觉选择66
  • 第三节 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理论维度66-76
  • 一、 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公民观67-71
  • 二、 理论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71-73
  • 三、 理论借鉴:当代西方公民教育理论73-76
  •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特征与目标76-94
  • 第一节 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76-86
  • 一、 民主与法治76-78
  • 二、 公平与正义78-80
  • 三、 自由与平等80-82
  • 四、 权利与责任82-84
  • 五、 道德与文明84-86
  • 第二节 公民意识教育的特征86-89
  • 一、 主导性86
  • 二、 人民性86-87
  • 三、 集体性87-88
  • 四、 主体性88
  • 五、 实践性88-89
  • 第三节 公民意识教育的目标89-94
  • 一、 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89-92
  • 二、 个体目标: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公民92-94
  •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94-117
  • 第一节 公民意识教育的出场语境94-98
  • 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94-96
  • 二、 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生活化96-98
  • 第二节 公民意识教育的策略选择98-109
  • 一、 学会选择98-100
  • 二、 情感体验100-101
  • 三、 注重渗透101-102
  • 四、 形成合力102-103
  • 五、 学习借鉴103-109
  • 第三节 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的具体路径109-114
  • 一、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109-110
  • 二、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经常性110-111
  • 三、 注重学用结合,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实践性111-112
  • 四、 重视网络教育,增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112-114
  • 第四节 环境的优化与提升114-117
  • 一、 大环境和小环境建设相结合114-115
  • 二、 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建设相结合115
  • 三、 积极环境建设和消极环境治理相结合115-117
  • 结语117-119
  • 参考文献119-128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128-129
  • 致谢129-1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平;;对加快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朱彩霞;;试析公民意识概念之维[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宋新海;;公民意识的养成及其当代意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2期

4 乔荣生;陈曦;;社会公德:个人行为与公共生活和谐的基石[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5 王宗礼;史小宁;;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公民意识教育[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胡艳蓓;当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7 洪明,许明;国际视野中公民教育的内涵与成因[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8 刘训练;;共和主义的复兴——当代西方新共和主义的局限与困境[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宇文利;;关于当前我国公民意识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2期

10 傅慧芳;;中国公民意识的本土特质[J];东南学术;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曲丽涛;当代中国公民意识发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8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8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4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