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立宪运动始末
发布时间:2017-04-20 19:12
本文关键词:清末立宪运动始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国内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国势衰败,清朝这个还编织着天朝上国的封建王朝已然摇摇欲坠。在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下,清朝政府被迫做出政策调整,企图谋求一条既不动摇封建王朝根基,又符合改个潮流的道路,以适应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本文旨在通过到对这场晚清宪政改革的历史脉络梳理,对其中关注的焦点做出分析研究,探究这次变革的各方角色力量所起的作用、当中的成就和缺陷,以及这次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评价其对今天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其要点如下: 第一部分,着力分析清末立宪发动时国内外背景以及社会思潮的兴起与实践。1905年日俄战争后,经历明治维新的日本战胜了强大的封建专制俄国,在国际上出现了专制政体改革的时代潮流,而持续半个多世纪的西学东渐,大大影响了中国人的视野,先进的中国人也认识到中国必须顺应国际的潮流,为当时的中国的发展与强大提供制度保证。当时思想界对于宪政的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取得了一致。这一切思潮的涌现,形成了对君主专制的挑战和冲击,有强烈的时代先进意义。 第二部分,着力分析清末立宪的具体过程。清末宪制改革是清政府为求自救和自强而推行的一次政治法律改革,是清末政治上持续最长,影响最大的事件,是近代中国社会新旧变迁的重要环节,是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在立宪改革中,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和后来的《重大信条十九条》;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官制改革框架,结束了古代中国司法与行政不分,皇帝独揽司法大权体制;成立了中央议政机关(资政院)和地方议政机关(咨议局)等等。通过对这些机构和文件的梳理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现一幅清末立宪运动的脉络走向,这一切的改革虽然无法同当时西方各国以及后来中国民主共和政治相比,但也迈出了开创性的一步。 最后一部分,对清末立宪的历史意义和对现代宪政建设的价值做分析。尽管清政府作了各种努力,意图挽救其垂危的国运,但还是没有摆脱其覆亡的命运。虽然立宪救国的尝试最终失败了,但在立宪运动的过程中,立宪派为改变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民智、促进了中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这些都是我国在当代建设法治国家可以参考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清末立宪 改革 宪政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9;D9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第一章 清末立宪的缘起10-15
- 一、清末立宪的历史背景10-11
- 二、立宪思潮的兴起11
- 三、立宪思潮的发展11-15
- (一) 立宪派12-13
- (二) 清政府统治集团13
- (三) 革命派13-15
- 第二章 清末立宪的过程与主要内容15-26
- 一、清末立宪的过程15-17
- (一) 五大臣出国考察15
- (二) 预备立宪15-17
- 二、清末立宪的主要内容17-26
- (一) 中央与地方官制改革17-19
- 1. 中央官制改革17-18
- 2. 地方官制改革18-19
- (二) 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19-21
- 1. 地方各省咨议局的筹建19-20
- 2. 中央资政院的设立20-21
- (三) 办理地方自治21-22
- (四) 制定《钦定宪法大纲》和《重大信条十九条》22-26
- 1. 《钦定宪法大纲》22-23
- 2. 《重大信条十九条》23-26
- 第三章 清末立宪评析26-34
- 一、清末立宪的合理性分析26-27
- 二、清末立宪的原因分析27-30
- 三、清末立宪的进步意义30-33
- (一) 宪政意识的传播30
- (二) 皇权的弱化30-31
- (三) 民权的确认31-32
- (四) 分权与制衡32-33
- 四、清末立宪对当今宪政建设的启示33-34
- 结语34-35
- 注释35-37
- 参考文献37-38
- 后记38-3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联繁;;迟到的清末立宪——清末立宪的回眸与反思[J];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2 殷啸虎;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发生及其反思——关于清末“立宪”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法学;1997年08期
3 徐江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起步——试评清末新政的历史地位[J];改革与战略;2002年10期
4 陶钟灵;;清末预备立宪的法文化视角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5 陈灿平;柴松霞;;清末改革司法职权配置考察[J];法学研究;2010年03期
6 蒋德海;;清末立宪,丑剧还是悲剧[J];探索与争鸣;2009年05期
7 邱远猷;辛亥革命时期清廷的“责任内阁”与权力之争[J];求是学刊;1981年03期
8 张培田,陈金全;清末预备立宪的史实考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刘笃才;关于清末宪政运动的几个问题[J];中国法学;2002年01期
10 高放;;清末立宪的当代总结——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琦;清末立宪与民变[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末立宪运动始末,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1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