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动力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9 14:11
本文关键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动力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加快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影响日益显著,公众参与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又是公民在社会管理中实现自身利益、维护公民权益最直接的方式[1]。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存在着公众参与意识不足、发展不平衡、制度化参与途径较少等现实问题,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参与有待提高[2]。 本文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这一极具现实意义的话题作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管理和公众参与的涵义界定出发,在对国内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现有文献梳理归纳的基础上,以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两个视角分析了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新时期社会管理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深入阐释了推动我国公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内外部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个体利益权力的驱动和政府政令的推动三个层面。同时,选取天津市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对推动公众参与的动力因素进行系统验证,并探寻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阻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现实因素,最后总结借鉴国内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实践,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推进社会管理科学化过程中提高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公民参与能力、健全公众参与法制、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四个层面。
【关键词】:公众参与 社会管理 动力因素 实证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D621.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7-9
- 1.1.1 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7-8
- 1.1.2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现状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研究方法与安排10-13
- 1.3.1 研究方法10-11
- 1.3.2 结构安排11-12
- 1.3.3 研究技术路线12-1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13-22
- 2.1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概述13-14
- 2.1.1 社会管理13
- 2.1.2 公众参与13-14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2.2.1 国外研究现状14-15
- 2.2.2 国内研究现状15-17
- 2.3 相关理论基础17-22
- 2.3.1 参与民主理论18-19
- 2.3.2 协商民主理论19
- 2.3.3 新公共管理与服务理论19-20
- 2.3.4 治理与善治理论20-22
- 第三章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动力因素分析22-30
- 3.1 经济社会的发展22-26
- 3.1.1 经济教育水平的提高22-24
- 3.1.2 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24-26
- 3.2 个人对利益与权力的追求26-27
- 3.3 政府的政令推动27-30
- 3.3.1 政治环境的改善28-29
- 3.3.2 听证制度的发展29-30
- 第四章 天津市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实证研究30-41
- 4.1 研究设计30-33
- 4.1.1 抽样与数据30-31
- 4.1.2 天津市公众参与情况统计31-33
- 4.2 研究分析33-37
- 4.2.1 问卷信效度分析33-34
- 4.2.2 因子分析34-35
- 4.2.3 方差分析35-37
- 4.3 研究讨论37-41
- 4.3.1 经济水平与个人利益直接决定了公众参与37-38
- 4.3.2 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不足,参与水平较低38-39
- 4.3.3 与性别相比,户籍制度成为影响公众参与水平的重要因素39
- 4.3.4 公众参与途径有限,实效性较低39-41
- 第五章 提高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41-47
- 5.1 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41-42
- 5.2 重构社会管理理念,增强公众参与意识与能力42-43
- 5.3 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体制,实现公众参与的法治化与制度化43-45
- 5.4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实现公众参与组织化45-47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7-48
- 参考文献48-52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52-53
- 附录53-55
- 致谢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荣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3期
2 王鲲鹏;娄成武;;转型时期我国利益表达机制分析及完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胡洪彬;;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4 梁莹;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5 周晓丽;新公共管理:反思、批判与超越——兼评新公共服务理论[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1期
6 刘慧君;;性别失衡议题中的多元利益格局与政策博弈——对中国性别失衡政策议题网络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7 吕同舟;黄伟;钟婷;;公众参与问题的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09年06期
8 杨波,刘锦秀;国外政治参与理论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年06期
9 杜才平;;政治参与研究在西方:一个文献综述[J];湖湘论坛;2009年02期
10 谢香兰;;浅析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动力与阻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雷;基于有效管理模型的重大事件公众参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动力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