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区村级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1:04
本文关键词:吴江区村级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村级治理,是我国最基层的治理形式,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整个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基石。我国于198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村名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并于1994年提出“四个民主”的核心内容,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为指导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准绳。村级治理的主体是全体村民,治理的形式通过村民自治,治理的环节有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治理的对象或内容主要是本村的各项公共管理事项,治理的好就能保证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就能保证社会管理的切实有效。本文以苏南地区的吴江为研究样本,充分探究新形势背景下村级治理的发展趋势,采取实地调研、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村级治理的发展现状和遭受的挑战,试图寻找我国村级治理未来的有效出路。第一,系统的论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概况以及创新点。农村的发展历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国家对村级治理的模式也经历了改革开放数十年的转变,形成了如今的治理格局。村级治理一直以来也是学者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村级治理的研究也是角度多元、方式多样,取得的成果也很丰厚,结合苏南地区的发展背景,更多的探讨经济发达、意识形态前卫地区的村级治理效果与挑战,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二,描述了当前村级治理的现状。首先,简要介绍了吴江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区位、生态环境、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以及社会综合发展的情况。其次,研究了吴江地区村级治理的主要结构,包括治理主体、组织结构、职责分工以及治理过程的相关过程。第三,着重研究了吴江区村级治理中的主要问题。首先,是选举中的贿选腐败问题;其次,是管理中的暴力问题;再次,是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消退问题;第四,是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干预过多问题;最后,是现代化发展给村民自治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挑战。第四,探讨了吴江区村级治理主要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大方面。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第一,村两委关系不融洽,存在利益冲突;第二,治理主体中的宗族、能人团体的不协调导致治理过程被影响;第三,村民代表“少数派”与全体村民“多数派”之间的矛盾,导致村民代表并不能代表村民;第四,传统思想与旧时代观念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消除完全。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社区变迁、法制建设、人口流动、村级发展受限这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五,分析了村级治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出路。化解基层权力冲突的关键在于找准不同组织的定位,基层政府要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村委会要从决策机构向执行机构转型,二者要明确分工任务,才能形成互补协作的治理机制。同时,要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夯实治理的物质基础,强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功能,健全法制建设和自治制度,从制度到举措多方位保障村级治理的成效。
【关键词】:村民自治 村级治理 农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20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13
- 1.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1.2 研究的目的12
- 1.1.3 研究的意义12-13
- 1.2 研究的依据13-15
- 1.2.1 理论依据13-15
- 1.2.2 现实依据15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5-18
- 1.3.1 国内研究综述15-17
- 1.3.2 国外研究综述17
- 1.3.3 简单述评17-18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19
- 1.4.1 研究思路18
- 1.4.2 研究方法18-19
- 1.5 创新点19-20
- 第二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现状20-26
- 2.1 吴江区基本情况及农村发展现状20
- 2.2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相关主体20-21
- 2.2.1 乡镇党委和乡镇政府20-21
- 2.2.2 村“两委会”21
- 2.2.3 乡村精英21
- 2.2.4 民间组织21
- 2.2.5 普通村民21
- 2.3 吴江区村级治理结构21-23
- 2.3.1 村级治理的核心组织是村“两委会”21-22
- 2.3.2 村“两委会”的职责分工22-23
- 2.3.3 村民代表会议的机构配置与工作机制23
- 2.4 吴江区村级治理的基本过程23-26
- 2.4.1 选举23
- 2.4.2 决策23-24
- 2.4.3 管理24
- 2.4.4 监督24-25
- 2.4.5 文化宣传25-26
- 第三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6-32
- 3.1 选举中的腐败问题26-27
- 3.2 管理中的暴力问题27-28
- 3.3 村民参与度不高导致工作难开展28
- 3.4 乡镇政府对村级事务干预过多28-30
- 3.5 现代化管理带来的挑战30-32
- 第四章 吴江区村级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32-37
- 4.1 内部原因32-34
- 4.1.1 村两委关系不融洽32-33
- 4.1.2 宗族能人团体的不协调33
- 4.1.3 “少数”与“多数”的矛盾33
- 4.1.4 传统思想与历史遗留问题33-34
- 4.2 外部原因34-37
- 4.2.1 社区变迁的影响34
- 4.2.2 法律制度不健全34-35
- 4.2.3 人口流动的影响35-36
- 4.2.4 农村发展受限36-37
- 第五章 完善吴江区村级治理的建议与对策37-42
- 5.1 国家行政权力与村民自治权力的平衡37-38
- 5.1.1 转变基层政府职能——从“管制”到“服务”37
- 5.1.2 找准村委会定位——从“决策”到“执行”37
- 5.1.3 明确分工,团结协作,形成正确的治理机制37-38
- 5.2 保障村级治理有效的举措38-42
- 5.2.1 经济基础必须夯实38-39
- 5.2.2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39-40
- 5.2.3 提升民间组织的功能地位40
- 5.2.4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体系40-42
- 结束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承铭;;村民自治的宪政之维[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彤;;村民自治中权力交叉与主体错位的法律纠结[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3 黄奔月;熊振强;;中国村民自治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卢福营;;村民自治发展面临的矛盾与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5 耿洪彬;;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长白学刊;2009年02期
6 丁同民;;新农村法治建设的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09年02期
7 张保磊;;基层政府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陈剩勇;徐s,
本文编号:335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5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