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我国基层法院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11:31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也在逐渐提高。当权益受到损害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诉讼保护自己。因此,基层法院的案件数量也随之增加。尤其是立案登记制度实行以来,全国法院特别是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激增,诉讼程序必不可少的送达环节也面临着多种难题。笔者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助理,结合本部门两名法官2018年的送达数据,通过具体分析,认为在当前基层法院民事诉讼送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直接送达效率低,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存在顺序混乱的问题;邮寄送达退回比例高,他人代收等情况无法核实其真实性;留置送达见证困难,缺少当地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的协助;公告送达标准模糊,作为兜底的送达方式容易被滥用;电子送达严重滞后,大部分基层法院并未采用电子送达。综合上述问题,“送达难”日益突出。笔者从制度、社会环境、当事人三个角度深度剖析,寻找“送达难”的原因。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送达工作全部由法院来完成,“职权主义”送达制度在当前的法治环境背景下难以适应。送达问题的堆积严重拖延了案件的审判效率,...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基层法院民事诉讼送达难问题研究


图1.2:韩法官2018年送达方式统计表(案件总数155件)??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昆明国信公证处参与法院送达工作综述[J]. 胡家祚,普勇.  中国公证. 2018(03)
[2]民事诉讼中受送达的义务属性及其制度建构[J]. 陈莉.  法律适用. 2017(21)
[3]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价值和定位的初步思考[J]. 薛凡.  中国司法. 2017(10)
[4]我国民事送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李庆鹏,仝春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08)
[5]民事审判权规则的密度与韧度:比较与变革[J]. 高寒.  司法改革论评. 2017(01)
[6]美国民事送达制度对完善我国送达程序的启示[J]. 张馨天.  人民法治. 2016(11)
[7]电子诉讼潮流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应对[J]. 刘敏.  当代法学. 2016(05)
[8]关于民事案件送达问题的调研报告[J].   山东审判. 2016(04)
[9]论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的改革路径与方向——以2015年《新民诉解释》的相关规定为中心[J]. 王次宝.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论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及其运用[J]. 刘哲玮.  当代法学. 2016(03)

硕士论文
[1]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研究[D]. 赵怡璐.华东政法大学 2017
[2]民事送达制度问题研究[D]. 杨晶.南昌大学 2017
[3]我国民事送达难的现状剖析及其化解[D]. 林浩.湘潭大学 2017
[4]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研究[D]. 李军.华东政法大学 2015
[5]我国民事送达制度研究[D]. 周成晨.苏州大学 2014
[6]浅析我国民事诉讼送达制度的现状与完善[D]. 黄璐.西南政法大学 2011
[7]民事送达制度研究[D]. 胡丹.中国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8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38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