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7:06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行政问责制的逐步推行,至2003年“非典”发生以来,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发展迅速,大批官员在一些重大事件中被问责撤职、引咎辞职。而有一部分行政官员在问责不久之后就悄然复出,由于复出时间过快、复出理由不详、复出程序隐蔽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大多数人认为我们培养一名优秀干部不易,不管是本着“发挥余热”还是“惩前弊后,治病救人”的政治理性,群众基本上可以理解官员复出,但是官员的复出如何能让群众信服、满意成为行政问责的难点。伴随着官员高调问责的同时是问责官员的频频复出,被问责官员的去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被问责官员迅速、频繁、悄然复出,不仅破坏了政府的形象及公信力,也弱化了行政问责的警戒和惩治作用,达不到行政问责的效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已是当今民主法治的基本原则,问责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民问责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开始关注问责官员复出并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 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行政问责官员复出频繁、复出时间太快、复出过程隐蔽和复出的标准、条件、理由不详。对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的警示和惩罚作用进行弱化,也没有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四:一、复出机制法律缺失,我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行政问责法。二、复出机制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我们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都存在严重的漏洞。三、复出的程序不明确、不透明、不公开,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程序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四、复出机制存在漏洞,造成目前出现如此多的问责官员违规复出。本文从问责官员复出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入手,对当前问责官员复出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对国内外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在行政理念、基本原则、法律法规、相关理论及配套制度等几个方面对我国行政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完善提出了实践性的对策。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失范给当代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首先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问责官员的无序复出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感情。其次促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已经降到了低点,人们唯一的希望是政府能够站出来,但问责官员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同和许可就悄然复出使我国整个社会的信任度雪上加霜。再次有悖于现代法治精神,问责官员复出没有遵循一定的法律章程,违反了我国现代的法治精神。最后严重破坏了政治秩序,政治秩序就是要求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而问责官员是在违反人民知情权、参与权的情况下无序复出。我们在建立权责明确、程序合法、公开公正的复出制度同时,还需要营造问责氛围宣传问责文化。我们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对其它配套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促使我国早日建成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高效政府。
【关键词】:责任政府 行政问责 问责官员 复出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17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5-16
- 1.3.1 论文研究思路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4 论文的主体框架16-17
- 第2章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理论阐释17-23
- 2.1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17-19
- 2.1.1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内涵17-18
- 2.1.2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构成要素18-19
- 2.2 理论基础19-23
- 2.2.1 人民主权理论20
- 2.2.2 委托与代理理论20-21
- 2.2.3 正当程序理论21-22
- 2.2.4 责任政府理论22-23
- 第3章 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现状分析23-31
- 3.1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实践23-25
- 3.2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存在的问题25-27
- 3.2.1 复出频繁25-26
- 3.2.2 复出时间太快26
- 3.2.3 复出的标准、条件、理由不详26-27
- 3.2.4 复出过程隐蔽27
- 3.3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成效不彰的肇因27-29
- 3.3.1 复出机制法律不健全27-28
- 3.3.2 复出机制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28
- 3.3.3 复出的程序不明确、不透明、不公开28
- 3.3.4 复出机制存在漏洞28-29
- 3.4 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失灵的危害29-31
- 3.4.1 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29
- 3.4.2 促发了严重的信任危机29
- 3.4.3 有悖于现代法治精神29-30
- 3.4.4 严重破坏了政治秩序30-31
- 第4章 国内外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经验借鉴31-39
- 4.1 国外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经验借鉴31-35
- 4.1.1 国外行政问责官员复出制的内容31-34
- 4.1.2 国外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经验及启示34-35
- 4.2 国内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经验借鉴35-39
- 4.2.1 国内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内容35-38
- 4.2.2 国内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经验及启示38-39
- 第5章 健全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对策39-47
- 5.1 摒弃官本位意识,塑造现代行政理念39
- 5.1.1 塑造“权力与责任并行”的新理念39
- 5.1.2 革除“官本位”思想残余,塑造现代行政理念39
- 5.2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基本原则39-41
- 5.2.1 责任原则39-40
- 5.2.2 法定原则40
- 5.2.3 平等原则40-41
- 5.2.4 公开原则41
- 5.3 完善健全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法律法规41-42
- 5.3.1 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41-42
- 5.3.2 健全法律体系42
- 5.4 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相关理论42-44
- 5.4.1 规范问责主体,深化异体问责42-43
- 5.4.2 明确问责官员复出条件43
- 5.4.3 强化问责程序,提高其透明度43-44
- 5.4.4 构建问责文化,增强官员职业道德建设44
- 5.5 加强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44-47
- 5.5.1 完善监督体系,,实行科学有效监督44-45
- 5.5.2 完善政府行为绩效评估机制45
- 5.5.3 建立问责官员的救济保障制度45-46
- 5.5.4 建立问责官员复出的激励机制46-47
- 第6章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0-51
- 致谢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栋;郑曙村;;当前我国官员问责复出机制的失范与完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2 徐伟;;被问责去职官员复出的判断标准和条件[J];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行政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8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