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22:02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科学发展观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本质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法治对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及市场的良好运行起着必要的保障作用。公民的法律素养对于法治社会的发展有着相应的影响。公民法律素养的提升,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年轻的生力军,是民族腾飞的希望,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了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有针对性的培育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法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将从法律素养的内涵着手展开分析,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对目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做出阐述,并从中找出现存的一系列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法律素养提升的原因,并根据目前的情况,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相应对策。论文分为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概述。解释了素养、法律素养的涵义,详细讲述了研究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大学生法律素养,进行分析,从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律适用性三个部分,通过问卷的反馈来真正了解大学生法律素养;第三部分,通过现状找出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如今大学生存在着法律知识缺乏、法律信仰未形成、法律适用性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出阻滞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的原因有传统文化方面的障碍,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法律制度的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方面的限制等;第四部分对如何培育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途径,如:营建良好的法治大环境、优化学校法制教育、发挥家庭法治教育的作用等。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素养 民主法治 法律意识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1 研究的目的8
  • 1.2.2 研究的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8-10
  • 1.3.1 国内研究状况9-10
  • 1.3.2 国外研究状况10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10-11
  • 2 相关问题的阐述11-14
  • 2.1 基本概念11-12
  • 2.1.1 素养的涵义11
  • 2.1.2 法律素养的涵义11-12
  • 2.2 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的必要性12-14
  • 2.2.1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12-13
  • 2.2.2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3
  • 2.2.3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13
  • 2.2.4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全面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需要13-14
  • 2.2.5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14
  • 3 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14-23
  • 3.1 调查基本情况14-15
  • 3.1.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4-15
  • 3.1.2 问卷的设计内容概括15
  • 3.2 大学生法律素养问卷主要内容调查分析15-23
  • 3.2.1 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调查分析15-17
  • 3.2.2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分析17-20
  • 3.2.3 大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20-23
  • 4 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3-26
  • 4.1 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存在的问题23-24
  • 4.1.1 法律知识匮乏23
  • 4.1.2 法律信仰未形成23-24
  • 4.1.3 法律应用能力不强24
  • 4.2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24-26
  • 4.2.1 传统法律文化的阻碍24-25
  • 4.2.2 学校环境的影响25
  • 4.2.3 家庭环境的影响25-26
  • 4.2.4 社会环境的影响26
  • 4.2.5 自身因素的影响26
  • 5 大学生法律素养问题的解决途径26-34
  • 5.1 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法律民族精神27-28
  • 5.1.1 理性看待和处理传统文化的影响27
  • 5.1.2 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民族精神27-28
  • 5.2 优化学校法制教育28-30
  • 5.2.1 发挥学校主课堂地位28
  • 5.2.2 完善高校法制教育形式28-29
  • 5.2.3 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29
  • 5.2.4 改善校园的法治环境29-30
  • 5.3 有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30-31
  • 5.3.1 提高学生家长的法律素养30
  • 5.3.2 营造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30-31
  • 5.4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完善法治教育的社会环境31-32
  • 5.4.1 加强制度建构,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31-32
  • 5.4.2 完善社会法治建设的大环境32
  • 5.5 强化自我教育32-34
  • 5.5.1 积累法律知识32-33
  • 5.5.2 自觉养成法律意识33
  • 5.5.3 提高法律应用能力33-34
  • 6.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6
  • 附录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介3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玉平;;浅议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王珏;;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薛永苹;;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12期

4 李曦;慎伟琴;;女大学生法律素养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西省高校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郑景光;;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性[J];世纪桥;2009年11期

6 田野;许苗苗;;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09年01期

7 黄炜;孔德民;董刚;;宁波市大学生法律素养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德禄;;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缺失改进思路的探析[J];甘肃科技;2009年20期

9 周洁;;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10 张珂;;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何家玉;强化法律素养 提高依法履职能力[N];南通日报;2012年

2 吴克明;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N];光明日报;2006年

3 湖南省东安县人民法院 陈雅凌;法律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N];人民法院报;2012年

4 云南大学 盛敏 董云川;优化法制课堂教学 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N];人民日报;2014年

5 张晓黎;提高官兵的法律素养[N];人民武警;2007年

6 任惠彬 于湛;青岛市支队着力提高官兵法律素养[N];人民武警;2006年

7 郝建田;法治社会执法者的法律素养[N];光明日报;2002年

8 吴贵新 沈剑 本报记者 刘有龙;法律素养重在养成[N];人民武警;2005年

9 记者 吴继峰;我市注重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N];周口日报;2010年

10 周旭东;邗江审计深化文明创建结硕果[N];中国审计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肖文淦;论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盼盼;论我国公民法律素养的提升[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何乐;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4 陈向尊;法治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工法律素养问题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高润;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6 许平;大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韩琨;大学新生法律素养的实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林伟淳;国际化人才法律素养的培养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3年

9 肖沛颖;中国大学生法治心态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9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389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