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公众获取公共信息,并发表个人意见、表达个人态度的重要平台,网络舆情在公共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网络舆情有其两面性,一方面网络舆情的发展有利于公众的政治参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又容易被利用,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对正常的公共秩序造成冲击。因此,各级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本文选择以深圳市龙华新区政府在网络舆情监控中的实践为例,研究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成绩、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政府部门更加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第二,有助于互联网甚至整个社会稳定有序地发展;第三,有利于推动网络舆情监控工作的进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为例,对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进行分析。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建立了分级应对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明确了网络舆情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保障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积累了网络舆情监控的有效实践经验。但是,基层政府在网络舆情监控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意识较薄弱,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时机较滞后,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式较单一。存在这些不足的主要有,网络舆情监控主体方面的内在原因和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方面的外在原因。针对现状分析,结合理论分析,借鉴深圳市龙华新区网络舆情监控的有效经验,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基层政府的网络舆情监控。第一,更新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工作理念。基层政府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基层政府要积极引领网络舆论导向,基层政府要完善民众诉求表达渠道。第二,提升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水平。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律法规,增强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意识,重视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司法监督。第三,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制度机制。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常规制度,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机制,完善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绩效评估机制。第四,丰富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方式方法。扩大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监控范围,提高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研判和分析能力。
【关键词】:基层政府 网络舆情 监控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G20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导论9-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15-16
-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6-17
- 1.3.1 研究思路16
- 1.3.2 主要内容16-17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7-19
- 1.4.1 研究方法17
- 1.4.2 创新点17-19
- 第2章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理论分析19-27
- 2.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内涵19-23
- 2.1.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概念19-20
- 2.1.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特点20-21
- 2.1.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原则21-23
- 2.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理论基础23-25
- 2.2.1 善治理论23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23-24
- 2.2.3 公民参与理论24-25
- 2.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必要性25-27
- 2.3.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对网络舆论局限性的积极回应25
- 2.3.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途径25-26
- 2.3.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需要26
- 2.3.4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是化解潜在危机的有效手段26-27
- 第3章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分析——以深圳市龙华新区为例27-35
- 3.1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取得的成绩27-30
- 3.1.1 建立了分级应对的网络舆情监控制度27-28
- 3.1.2 明确了网络舆情相关人员的工作要求28
- 3.1.3 保障了网络舆论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28-29
- 3.1.4 积累了网络舆情监控的有效实践经验29-30
- 3.2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的不足30-32
- 3.2.1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意识较薄弱30-31
- 3.2.2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不健全31
- 3.2.3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时机较滞后31-32
- 3.2.4 基层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式较单一32
- 3.3 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存在问题的原因32-35
- 3.3.1 网络舆情监控主体方面的内在原因32-33
- 3.3.2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方面的外在原因33-35
- 第4章 优化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对策35-43
- 4.1 更新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工作理念35-37
- 4.1.1 基层政府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影响力35-36
- 4.1.2 基层政府要积极引领网络舆论导向36
- 4.1.3 基层政府要完善民众诉求表达渠道36-37
- 4.2 提升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水平37-38
- 4.2.1 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律法规37
- 4.2.2 增强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法治意识37-38
- 4.2.3 重视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司法监督38
- 4.3 健全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制度机制38-40
- 4.3.1 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常规制度38-39
- 4.3.2 建立基层政府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机制39-40
- 4.3.3 完善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绩效评估机制40
- 4.4 提升基层政府网络舆情监控的信息处理能力40-43
- 4.4.1 扩大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收集和监控范围40-41
- 4.4.2 提高基层政府网络数据信息的研判和分析能力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略论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表达与传播[J];理论界;2007年01期
2 胡圣方;杨文德;;网络舆情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胡江春;;网络舆情(2007年11月16日—12月15日)[J];中国改革;2008年01期
4 刘军;;互联网时代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J];理论学习;2009年01期
5 周志强;;网络舆情与“口香糖思想”[J];人民论坛;2009年04期
6 陈婴虹;;论网络舆情对司法的影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7 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顾翔;;从网络舆情看网络对政治和文化影响的差异[J];才智;2009年16期
9 李静;;论政府善治视阈下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界;2009年09期
10 王琳;汪海燕;吴武忠;张建升;张敬博;孟澍菲;;如何做好涉检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工作[J];人民检察;2009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铭;陈俊鑫;;我国网络舆情及管理策略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潘崇霞;;网络舆情演化的阶段分析[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潘庆芳;周萍;;涉路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应对建议[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大鹏;;加强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网络舆情体系建设[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曹俊喜;刘云;徐希源;;电力行业网络舆情监测分析技术研究与系统设计[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冉治平;;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几点思考[A];浙江烟草(2012年第3期总第122期)[C];2012年
7 疏学明;郑魁;张辉;袁宏永;;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方式探讨[A];中国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优秀成果选编[C];2009年
8 耿骞;刘颖;;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及监测方法[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9 韩伟;张洪涛;;网络舆情与青少年媒介认知能力构建[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10 曾华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指标体系探讨[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自贤 通讯员 吴涛;网络舆情助推汉江中院司法为民[N];湖北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宏杰;注重网络舆情监督 网上网下良性互动[N];检察日报;2010年
3 四川省地税局直属分局 韦一新 胡晓驰;正确应对征纳纠纷引发的网络舆情危机[N];中国税务报;2010年
4 唐莉 记者 郭树仁;梅河口检察院加强涉检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工作[N];北方法制报;2010年
5 记者 卢志坚 通讯员 胡连芳;江苏大丰:征聘百名“网络舆情监督员”[N];检察日报;2009年
6 见习记者 施燕燕;应对网络舆情与三项重点工作息息相关[N];检察日报;2010年
7 记者 吴汉松;提升引导网络舆情能力[N];石狮日报;2010年
8 四川省内江市工商局 吴明显 杨晓彬;建议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及引导工作(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9 吴明显;内江积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N];中国工商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白真智;探秘网络舆情市场[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何健;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石新宇;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分析及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4 曹学艳;突发事件动态网络舆情挖掘与应对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方付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伟;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网络舆情演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陈t熀,
本文编号:412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1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