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08:21
本文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普遍意义上来讲,,贫困是指因缺乏必要的生活资料和服务而使生活陷入困难的一种状态。贫困不仅使个人陷入生活困难,大量贫困人口的存在还会导致犯罪、人民缺乏幸福感和社会进步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国家综合竞争力和国力的提高。山区农村因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及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产方式更易于陷入贫困,也更难摆脱贫困。对山区农村贫困的治理是一个涉及到自然、经济、管理、政策、人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问题,而由信息匮乏、人力资本流失、社会资本不足、政策偏差、教育等相关权利保护的缺位等新型贫困也增加了贫困治理的难度。 贫困治理中最重要也最具可操作性的是社会政策。传统的社会政策主要针对实际的贫困者,通过资源再分配来帮助正处于困境中的人,保障他们维持基本的生活,但其在消除贫困根源方面明显不足,它只能缓解贫困,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发展型社会政策则为社会政策注入了“发展”的维度,它不仅帮助那些生活陷入困境的弱势群体,还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就业和创业计划等多种策略消除和减少使他们陷入困境的因素,通过事前预防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本文试图将发展型社会政策理论引入到我国山区农村贫困治理实践中,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嵌入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路径。 本文除去引言和结论共由四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对发展型社会政策作了整体概述。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涵义和产生背景入手,说明发展型社会政策是社会政策理念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新阶段。通过阐述其基本理念,把发展型社会政策与传统社会政策作了区分。最后把发展型社会政策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联系起来,揭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反贫困的作用。 第二部分探讨了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山区农村贫困现状及成因的详细分析,说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紧迫性,并进一步引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可适性,即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部分对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考察分析。本部分对我国现行农村社会政策作了具体梳理,研究了现行农村社会政策存在的问题并作了相应的原因分析,指出科层制的政府扶贫机构、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结构、缺乏长远眼光的制度设计和农村排斥行为是造成社会政策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提出了发展型通过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路径。本文认为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应用要着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政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构建政策合理化路径整合政策实施平台,构建以普遍性医疗保障制度、普惠型福利和选择性社会救助为内容的基本福利政策,并通过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和鼓励农村参与提出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我国山区农村扶贫的具体模式和框架。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型社会政策要在农村有更好的运用,还在于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基于民主政治的公共和私人利益的表达和实现机制等政策所依赖的土壤,发展型社会政策要结合我国山区农村实际稳妥推行。
【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 山区农村 贫困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D42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4
- (一)选题背景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13
- (四)难点和创新之处13-14
-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概述14-20
-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涵义和产生背景14-16
- 1.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念14
- 2.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背景14-16
-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16-18
- 1. 注重社会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16
- 2. 强调“上游干预”,重视中长期战略16-17
- 3. 强调社会政策是对社会的投资17-18
-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对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作用18-20
- 1. 发展导向18-19
- 2. 新的生计支持方式19
- 3. 面向贫困人群的赋权19-20
-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27
- (一)山区农村贫困现状、成因20-23
- 1. 山区农村贫困现状20-22
- 2. 山区农村贫困成因22-23
- (二)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必要性23-25
- 1. 从中长期战略角度制定社会政策是切断山区农村贫困链条的有效途径23-24
- 2. 问题百出的下游应急模式迫切需要“上游干预”策略24
- 3. 投资人力资本是反贫困的根本措施24-25
-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可行性25-27
- 1. 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契合25
- 2. 政府强大的主导作用25-26
- 3. 经济基础26
- 4. 贫困需求26-27
- 三、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问题27-34
- (一)山区农村社会政策现状27-29
- 1.专项扶贫27-28
- 2. 行业扶贫28
- 3.社会保障制度28-29
- (二)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社会政策问题分析29-31
- 1. 政策的路径依赖29
- 2. 农村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长期不协调29-30
- 3. 局限性的开发式扶贫30
- 4. 未能发挥应有作用的社会保障制度30-31
- (三)产生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社会政策问题的主要原因31-34
- 1. 科层制的政府扶贫机构31-32
- 2. 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32
- 3. 缺乏长远眼光的制度设计32-33
- 4. 排斥行为33-34
- 四、发展型社会政策应用于山区农村贫困治理的基本路径34-43
-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34-36
- 1.政府主导的重要性34
- 2.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34-36
- (二)整合政策实施平台36-37
- 1. 城乡发展一体化36
- 2. 社会政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36
- 3.政策的合理化路径36-37
- (三)构建基本福利政策37-38
- 1. 普遍性医疗保障制度37
- 2. 普惠型福利37-38
- 3. 选择性社会救助38
- (四)投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38-41
- 1. 投资人力资本39-40
- 2. 加强社会资本建设40-41
- (五)鼓励农村参与式发展41-43
- 1. 村民参与意识41
- 2. 参与式扶贫项目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6
- 附录46-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曦;成卓;;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2 韩嘉玲;孙若梅;普红雁;邱爱军;;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农村扶贫政策改革30年[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唐纳德·E.沃斯,孙同全;国际发展理论的演变及其对发展的认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02期
5 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1范式的探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03期
6 章元;丁绎镤;;一个“农业大国”的反贫困之战——中国农村扶贫政策分析[J];南方经济;2008年03期
7 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04期
8 唐钧;;社会政策学导引[J];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发展型社会政策在山区农村贫困治理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76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17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