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先秦道家政治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8:25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先秦道家人物,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独特群体,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对现实政治的隐忧之情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老子将“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本精神融入到他整个的理论体系之中,主张“不善者吾亦善之”“人道效法天道”“行不言之教”,这都体现出他伟大无私的人道主义精神。庄子继承了这一点,主张“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重视对个人生命处境的关注。“以百姓心为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总体而言,就是要重视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价值。老庄都讲无为,但侧重点不同。老子的无为侧重在上位的执政者,要求执政者不要妄为,要顺应民意,休养生息,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庄子的无为则侧重在下位的民众,在于个体生命达到一种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黄老道家继承和发挥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并提出了“因”这一重要概念,“因”即因任、顺应、依循,其本质就是顺其自然,体现出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特质。“无为而治”对发展人民民主的启示,总体而言,就是要简政放权,充分发挥民众的自主能动性。庄子与黄老道家“内圣外王”的含义也有区别,庄子的“内圣外王”,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便是对独立人格的重视,其可贵之处在于,他从执政者的身上看到了个体人格的精神价值,进而将他整个思想体系都转移到了个人的精神境界而非社会的治理之上。黄老道家的“内圣外王”则重视外在的事功,主张以法治国、德法并用,体现出黄老道家兼容并包的政治哲学思想特点。“内圣外王”对依法治国的启示,总体而言就是:治国重法治,才能公开、公平、公正;教化重德治,才能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道家 政治哲学 以百姓心为心 无为而治 内圣外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0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10
  • 一、选题缘起6-7
  • 二、研究现状7-9
  • 三、研究方法与不足9-10
  • 第一章 “以百姓心为心”论10-23
  • 第一节“以百姓心为心”的人本精神11-20
  • 一、不善者吾亦善之11-14
  • 二、人道效法天道14-16
  • 三、行不言之教16-18
  • 四、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8-20
  • 第二节“以百姓心为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20-23
  • 第二章 “无为而治”论23-36
  • 第一节 老子的无为观24-28
  • 一、无为而无不为24-26
  • 二、少私寡欲26-28
  • 第二节 庄子的无为观28-31
  • 一、回归本性28-30
  • 二、绝圣弃智30-31
  • 第三节 黄老道家的无为观31-33
  • 第四节“无为而治”对发展人民民主的启示33-36
  • 第三章 “内圣外王”论36-50
  • 第一节 庄子的“内圣外王”37-41
  • 一、玄圣素王之道38-39
  • 二、“圣”与“王”39-41
  • 第二节 黄老道家的“内圣外王”41-47
  • 一、以法治国41-44
  • 二、德法并用44-47
  • 第三节“内圣外王”对依法治国的启示47-50
  • 结论50-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宗才;;试论先秦道家的社会和谐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明芝;宋续富;;浅析先秦道家的人生观[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郑洁;代金平;;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及其价值[J];桂海论丛;2008年03期

4 魏佐国;;先秦道家治国思想的历史透视[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5 徐克谦;;论先秦道家的道德哲学[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赵本学;;先秦道家修身理念略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5期

7 孙波;;先秦道家和谐思想辨析[J];长白学刊;2008年05期

8 谢建罗;高宁;;先秦道家元典的人文精神初探[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赵跟喜;骆兰;;老庄学说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10 于跃;;《新原人·自然》映照下的先秦道家[J];学理论;201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长庚;;先秦道家的心理和谐发展思想及其启示[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西汉竹书:还原先秦道家的最初面目[N];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易小斌;先秦道家与早期文艺审美思想生成[D];扬州大学;2008年

2 周耿;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周晓东;先秦道家名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庆;先秦道家人生观对当代生命教育的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安巧珍;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成姗姗;先秦道家生态哲学思想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李尚阳;先秦道家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5 逯红梅;先秦道家“丑”观念及其影响[D];黑龙江大学;2008年

6 宋绪富;先秦道家人生观及其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家琳;先秦道家生命思想及其教育价值[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丁兰;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5年

9 温晓;先秦道家法律思想[D];青岛大学;2010年

10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道家政治哲学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489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