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逻辑

发布时间:2017-07-02 11:27

  本文关键词: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当下区域法治加快推进的现状,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直接需求,也不是已往的法治发展类型理论所描述的那种自发的、渐进式的法制变革,而是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地方政府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介入其中并加以推动的时代产物。正是地方政府的这种推动力,使得我国法治发展格局呈现出一幅全新的图景——在法治中国的整体部署下,区域法治发展也应运而生。区域法治发展是地方政府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性的前提下,在推动经济与社会治理竞争的背景下展开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区域法治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之间的府际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与区域法治发展理论之间存在很多逻辑上的交集关联。从二者的产生背景来看,全球主义和区域主义的同步崛起共同推动了主权国家的市场化改革以及意识形态的松绑,从而加剧了地方政府的竞争并引导地方治理手段的变革。从二者的内在机理来看,竞争作为发现过程,激励地方政府通过试错发现更好的规则与制度;同时,政府间竞争增进区域之间的相互开放与资源流动,缓解了地区内既有制度的僵化。从实践角度来看,推进区域法治发展是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竞争内容以及竞争目标。地方政府出于理性人利己的竞争行为在客观上加快了区域法治发展的进程。资源竞争、制度竞争和财税竞争分别对法治环境、法律制度、法治理念存在影响。从地方社会治理竞争来看,区域法治发展可以提高地方政府将社会矛盾法治化、制度化解决的能力。在政绩竞争方面,具有政治敏锐性的地方官员,对于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法治意图有着明晰的洞察和理解,进而将国家法治的部署在本辖区内进行有效且富有创造性的贯彻。上下级政府间的博弈,推进了区域先行改革,并且使地方的立法权限更加明晰。此外,削弱消极竞争的努力也往往取决于区域法治发展的成熟程度。区域法治发展关注地方治理,而在地方治理中,公众参与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公众参与恰恰是地方治理的软肋。在当前公民社会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忽视公民参与地方治理将极大地阻碍地方治理法治化的实现。应当看到,区域法治发展一方面对民主发展存在需求,但是在另一方面,以地方政府竞争为背景的法治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主试验的开展。区域法治发展应当克服各种竞争带来的不利因素,实现区域各方主体的多元合作。在区域法治治理框架内以府际法治合作方式实现合作治理,是区域法治发展的路径选择。地方政府作为本行政区利益的代表,热衷于追求本行政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之间的矛盾。导致行政区划与跨区域合作之间紧张关系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间的不合理竞争以及府际竞争中政府行为的自利化。如何突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在更广阔的大区域内实现地方之间的政府合作与协同治理,对现有的多层级的法治体制提出了挑战。区域合作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内的各个行政区域的科学、协调发展,克服产业结构同质化和政府间竞争的负面因素而谋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打破行政壁垒而实现市场的自由和统一,以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区域法治发展的目标在于以下方面:一是为法治发展的中国道路探索经验;二是为区域间合作治理提供法治框架;三是以发展区域法治来推动国家法治全面均衡发展。政府间竞争主导的法治发展模式,面临三个方面的实践难题:一是短期政绩最大化与法治发展短视化的矛盾;二是权力自主性扩张与法治限权目标的矛盾;三是运动式法治发展与法理型法治发展的矛盾。推进区域法治发展,必须妥善解决以上问题。转变政府法治职能、实现央地关系法治化以及完善政府间竞争约束机制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区域法治发展 地方政府竞争 动力机制 合作治理 区域协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导言11-34
  •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11-14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14-22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2-31
  • 四、研究进路和基本观点31-34
  • 第一章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基本理论34-64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竞争的生成逻辑35-45
  • 一、市场经济发展与“用脚投票”的产生35-38
  • 二、经济上的分权化改革:地方政府竞争初步形成38-42
  • 三、政治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机制42-45
  • 第二节 区域法治发展的逻辑机理45-58
  • 一、区域法治发展的背景条件45-46
  • 二、区域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46-51
  • 三、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辨析51-58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内在关联58-64
  • 一、产生背景相同:以全球化和区域化并行发展为背景58-59
  • 二、内在机理相通:竞争是塑造法治环境的生成机制59-61
  • 三、实践关联紧密:作为政府竞争手段、内容和目标的区域法治发展61-64
  • 第二章 地方政府竞争中区域法治发展的动力来源64-90
  • 第一节 区域法治发展的动力理论概述65-72
  • 一、区域法治发展的动力理论回眸65-68
  • 二、区域法治发展的动力理论评析68-71
  • 三、以地方政府竞争理论分析区域法治发展的合理性71-72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竞争何以推动区域法治发展72-81
  • 一、地方经济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72-75
  • 二、地方治理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75-76
  • 三、政府政绩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76-78
  • 四、上下级政府博弈与区域法治发展78-80
  • 五、消极竞争的治理与区域法治发展80-81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竞争推动区域法治发展的基本现实81-89
  • 一、政府间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目标制定81-83
  • 二、政府间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推进程序83-85
  • 三、政府间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推动力量85-87
  • 四、政府间竞争与区域法治发展的评价标准87-89
  • 第四节 政府竞争推动力的负面效应89-90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竞争中区域法治发展的民主基础90-110
  • 第一节 民主参与与区域法治参与主体的多元化91-95
  • 一、地方治理中民主的成长逻辑91-92
  • 二、区域法治治理下的民主参与92-95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竞争对民主参与的需求95-100
  • 一、经济竞争的民主参与:利益协商的共赢机制95-96
  • 二、社会治理竞争的民主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高效机制96-97
  • 三、政绩考核竞争的民主参与:政绩标准的重塑机制97-100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竞争对民主参与的制约100-105
  • 一、地方权力有限性与民主改革突破性的矛盾100-101
  • 二、地方竞争风险性与民主过程试错性的矛盾101-103
  • 三、政府利益独立性与公众利益多元性的矛盾103-105
  • 第四节 地方政府竞争中公众参与区域法治发展的路径105-110
  • 一、完善回应机制105-106
  • 二、重塑政府格局106-107
  • 三、培育社会力量107-110
  • 第四章 地方政府竞争中区域合作的法治机制110-135
  • 第一节 竞争推动合作:区域合作法治机制形成的原因111-118
  • 一、消除政府间竞争的负面效应111-113
  • 二、克服竞争导致的政府职能转变难题113-115
  • 三、在竞争中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115-116
  • 四、治理不良竞争带来的的环境问题116-118
  • 第二节 区域合作法治机制的实证考察118-124
  • 一、区域政府间行政协议118-120
  • 二、区域间立法协作120-122
  • 三、区域合作组织122-124
  • 第三节 地方政府竞争中区域合作法治机制的困境124-130
  • 一、各方利益冲突:利益的单边化与利益的多边化124-125
  • 二、政府角色冲突:行政区划中的政府与区域合作中的政府125-127
  • 三、合作思维冲突:法治抑或人治127-130
  • 第四节 区域合作法治化的可能路径130-135
  • 一、明确区域间合作的基本原则130-132
  • 二、明确区域间合作协议的法律效力132-133
  • 三、探索区域间的争议解决方式133-135
  • 第五章 地方政府竞争中区域法治的发展趋势135-155
  • 第一节 区域法治发展的应然趋势136-143
  • 一、为法治发展的中国道路探索经验136-138
  • 二、为区域间合作治理提供法治框架138-140
  • 三、推动国家法治全面均衡发展140-143
  • 第二节 政府竞争背景下区域法治发展的实践难题143-148
  • 一、短期政绩最大化与法治发展短视化143-145
  • 二、权力自主性扩张与法治的限权目标145-146
  • 三、运动式“法治”发展与符合法理的法治发展146-148
  • 第三节 政府竞争中区域法治发展模式的反思148-155
  • 一、对地方政府法治职能的反思148-149
  • 二、对央地关系法治化的反思149-151
  • 三、对政府竞争约束机制的反思151-155
  • 结语155-157
  • 参考文献157-174
  • 致谢174-175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75

  本文关键词:区域法治发展的理论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9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09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