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理念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01:06

  本文关键词: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理念与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社会管理 协商民主 利益表达


【摘要】:“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自从得到媒体报道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借鉴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相关案例资料,,通过分析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当前社会矛盾的概况切入“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在此框架下论述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性质、特点、产生原因、社会影响,把握当前我国化解此类矛盾的现状,分析化解的原则和路径,指出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中在指导思想、具体理念、应对策略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内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对我国化解此类矛盾的启示。在分析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现状和梳理国内外化解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揭示当前我国政府在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中应坚持的价值取向:宽容心态、协商民主、公平正义、共建共享。最后,基于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相关职能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从政府、社会、公民的全方位视角,指出以政府为主导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化解的整体思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导作用;加快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培育完备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培育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团体,拓宽公平有效的协商博弈平台;健全“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防控和处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具体对策研究。
【关键词】:“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 社会管理 协商民主 利益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3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9-11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现状9-1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研究意义12
  • 1.3 研究的方法与创新点12-14
  • 第二章 社会管理背景下的社会矛盾分析14-20
  • 2.1 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内涵和特征14-16
  • 2.1.1 社会管理职能内涵14-15
  • 2.1.2 社会管理职能特征15-16
  • 2.2 当前社会矛盾基本概况16-20
  • 2.2.1 社会矛盾概念16-17
  • 2.2.2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特征17-18
  • 2.2.3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表现18-20
  • 2.2.3.1 直接利益矛盾18
  • 2.2.3.2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18-20
  • 第三章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现状及化解概况20-30
  • 3.1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基本概况20-26
  • 3.1.1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性质20-21
  • 3.1.2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特点21-23
  • 3.1.3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成因23-25
  • 3.1.3.1 阶层利益分化加剧23
  • 3.1.3.2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23-24
  • 3.1.3.3 相对剥夺心理强化24
  • 3.1.3.4 政府官员作为失当24
  • 3.1.3.5 价值导向混乱无序24-25
  • 3.1.4 当前我国“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状况对社会的影响25-26
  • 3.1.4.1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正效应25-26
  • 3.1.4.2 “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负效应26
  • 3.2 当前我国政府“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化解现状26-28
  • 3.2.1 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原则27-28
  • 3.2.2 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路径28
  • 3.3 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存在的不足28-30
  • 第四章 国内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30-40
  • 4.1 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历史经验及启示30-34
  • 4.1.1 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的历史经验30-33
  • 4.1.2 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历史经验的启示33-34
  • 4.2 国外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经验及启示34-40
  • 4.2.1 国外“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化解实践34-37
  • 4.2.2 国外“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化解经验对我国的启示37-40
  • 第五章 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需要坚持的价值取向40-47
  • 5.1 宽容理念是化解矛盾的心理保障40-41
  • 5.1.1 宽容理念的价值40-41
  • 5.1.2 宽容理念的实践诉求41
  • 5.2 协商民主是化解矛盾的工具价值41-43
  • 5.2.1 协商民主的内涵41-42
  • 5.2.2 协商民主的工具功能42-43
  • 5.3 公平正义是化解矛盾的重要原则43-44
  • 5.3.1 公平正义的内涵43-44
  • 5.3.2 公平正义的价值意义44
  • 5.4 共建共享是化解矛盾的主体要求44-47
  • 5.4.1 共建共享的内涵45
  • 5.4.2 共建共享的路径保障45-47
  • 第六章 当前我国政府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需要坚持的实践思路47-57
  • 6.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发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引导作用47-48
  • 6.1.1 培育民众树立核心价值观,科学认识社会生活47-48
  • 6.1.2 加强全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道德观教育48
  • 6.1.3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倡导多元文化共存48
  • 6.2 加快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进程,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48-50
  • 6.2.1 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构建多元参与机制49
  • 6.2.2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49
  • 6.2.3 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49-50
  • 6.3 构建培育完备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的社会参与能力50-51
  • 6.3.1 培养公民的自主理性意识50
  • 6.3.2 增强公民的责任规则意识50-51
  • 6.3.3 塑造公民的政治宽容意识51
  • 6.4 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制度安排51-53
  • 6.4.1 加快民生建设,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51-52
  • 6.4.2 改革分配体制,注重利益分配公平合理52
  • 6.4.3 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52
  • 6.4.4 打破阶层地区壁垒,促进社会流动52-53
  • 6.5 培育完善各类社会组织团体,拓宽公平有效的协商博弈平台53-55
  • 6.5.1 积极培育社会自治组织53
  • 6.5.2 发挥人大和政协的作用53-54
  • 6.5.3 强化群体社团组织作用54
  • 6.5.4 重视网络协商阵地建设54-55
  • 6.6 健全“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防控和处理机制,加强社会管理具体对策研究55-57
  • 6.6.1 建立科学的矛盾预警机制55
  • 6.6.2 完善具体的矛盾处理机制55-56
  • 6.6.3 健全系统的舆情应对机制56
  • 6.6.4 构建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56-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益雄;;无直接利益冲突[J];百姓;2006年12期

2 允春喜;;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习近平;;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J];理论参考;2008年10期

4 刘中起;;转型期群体性社会冲突:特性、动因及其“安全阀”机制研究[J];城市观察;2011年05期

5 朱斌;;北欧社会模式与工会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年02期

6 刘基;张亚龙;;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J];党政论坛;2009年11期

7 张陟遥;张惠玲;;论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与执政党社会整合功能[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韩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内部矛盾化解机制的构建历程[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9 韦长伟;;近年来国内“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J];福州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10 陈家刚;;协商民主概念的提出及其多元认知[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519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19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7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