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5 18:09
本文关键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建设 历史轨迹 基本经验 历史地位
【摘要】:以1956年9月召开的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标志,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理论及实践探索,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史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党制定了文化建设的新路线、新方针、新政策、新目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得到迅猛发展。为了保证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有一个科学的理解,首先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文化的指导思想,也是研究文化问题必须要遵循的理论。本文就首先详细介绍了写作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是在十分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从国际来看,帝国主义通过文化的途径侵蚀新中国,企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把新生的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中;苏联的不当做法使中苏关系破裂,不断对中国施压,文化建设深受影响。从国内现实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社会还依然遗留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人民文化水平很低,文化设施落后,文化基础薄弱。同时,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刚刚建立,政治、经济基础都很不完善,如何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党亟待解决的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四个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一是文化建设繁荣时期(1956年9月——1958年5月)。这一时期,提出并坚持“双百”方针,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后来受“左”的思想影响,文化建设出现了第一次波澜。二是文化建设“跃进”时期(1958年5月——1961年12月)。这一时期,全面发动了文化建设的“大跃进”,但是党及时发现并着手纠正这一错误,由于纠正不彻底,“大跃进”继续进行,文化建设出现了严重曲折。三是文化建设调整时期(1961年1月——1964年12月)。这一时期,经过三年的全面调整,文化建设恢复了有序的局面,在调整中又再次恢复生机。四是文化建设严重“左”倾时期(1965年1月——1966年5月)。这一时期,指导思想全面转“左”,文化建设的政治色彩越来越严重,逐渐走向误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就其成就而言,我党探索了文化建设的科学道路,在正确的文化理论指导下,文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思想建设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确立;在道德建设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初步建成;在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在公共文化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建成;文化软实力得到逐步增强,提升了综合国力。文化领域初步达到了繁荣状态。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在文化发展道路上,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并初步确立了文化发展的科学之路,这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前提。在文化建设理论上,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在文化制度上,以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为目标,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文化制度,建立了现代国家的雏形。这一时期的成就和失误、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既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主要经验是: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基础相适应又合理地展开对文化的;坚持党的领导。这些基本经验为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借鉴价值。其主要教训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方针政策上犯了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文化建设过于政治化,文化建设方式单一化。这些经验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在处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之中,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都非常复杂,更有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全面地从历史的角度、时代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启示意义有以下四方面: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提高党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正确依靠人民群众。党已经对这十年的功过是非在《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作了科学的总结,其基本精神也适合于这十年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已经过去了近五十年,现在,党带领人民也已经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审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更好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建设 历史轨迹 基本经验 历史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27
【目录】:
- 中文摘要12-15
- ABSTRACT15-19
- 导论19-50
- 一、研究对象19-23
- 二、研究意义23-25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25-47
- 四、研究方法47-48
- 五、创新之处48-50
- 第一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研究的理论支撑50-62
-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文化理论50-55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理论50-53
- (二) 列宁的文化理论53-55
-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55-62
- (一) 毛泽东的文化理论55-58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58-62
- 第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背景62-83
- 一、国际背景:冷战思维主导下的国家角力62-71
- (一) 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62-66
- (二) 以意识形态争夺为主题的国际文化背景66-69
- (三) 国际环境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影响69-71
- 二、国内背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完成71-83
- (一) 政治经济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经济建设的良好开局71-74
- (二) 文化背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74-81
- (三) 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方法81-83
- 第三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轨迹83-118
- 一、文化建设繁荣时期(1956年9月——1958年5月)83-92
- (一) 提出并坚持“双百”方针阶段(1956.09——1957.04)83-88
- (二) 受“左”的思想影响阶段(1957.04——1958.05)88-92
- 二、文化建设“跃进”时期(1958年5月——1960年12月)92-104
- (一) 文化建设“大跃进”的全面发动阶段(1958.05——1958.11)93-100
- (二) 初步纠正“大跃进”错误的阶段(1958.11——1959.07)100-103
- (三) 继续“大跃进”至全面结束阶段(1959.07——1960.12)103-104
- 三、文化建设调整时期(1961年1月——1964年12月)104-113
- (一) 初步调整阶段(1961.01——1962.01)104-107
- (二) 全面调整阶段(1962.01——1964.12)107-113
- 四、文化建设严重“左”倾时期(1965年1月——1966年5月)113-118
- (一) “左”的教育理论及实践113-115
- (二) 宁“左”勿右的知识分子政策115
- (三) 文化批判日益偏离正确轨道115-118
- 第四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地位118-150
-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118-138
- (一)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118-121
- (二)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的一元主导地位121-125
- (三) 实现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125-133
- (四) 提升了综合国力133-134
- (五) 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134-138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历史地位138-150
- (一) 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38-142
- (二)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深刻的经验教训142-145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145-150
- 第五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150-175
-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150-159
- (一) 重视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150-153
- (二) 遵循文化发展规律153-155
- (三) 坚持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基础相适应155-157
- (四) 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领导157-159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深刻教训159-175
- (一) 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上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159-161
- (二) 方针政策上犯了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161-164
- (三) 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164-166
- (四) 文化建设过于政治化166-171
- (五) 文化建设方式单一化171-175
- 第六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建设的现实启示175-190
- 一、完善文化建设的方法175-178
- (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75-176
- (二) 坚持实事求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繁荣176
- (三) 实事求是地开展文化建设176-178
- 二、优化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178-181
- (一) 民主是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178-179
- (二) 法律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保179-180
- (三)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80-181
- 三、发掘文化建设的动力181-184
- (一) 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应有之义181-182
- (二) 重视劳动人民的创造性182-183
- (三) 重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183
- (四) 践行群众路线183-184
- 四、实现党对文化事业的科学领导184-188
- (一) 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184-186
- (二) 提高党领导文化工作的业务水平186-187
- (三) 完善和改进党对文化事业的领导187-188
- 五、加强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188-190
- (一)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88
- (二) 加强文化建设中的制度建设188-190
- 结语190-193
- 参考文献193-207
- 致谢207-20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科研情况209-210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210
本文编号:522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2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