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意识与社会监督研究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公民意识与社会监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意识 社会监督 民主政治 权利观念 社会组织
【摘要】:社会监督既是社会自身不断成长和公民政治参与迅速膨胀的必然结果,又是对当前国家强力推进反腐工作的积极回应。较之权力系统内部的监督形式,社会监督属于外部监督、基层监督、异体监督、整体监督,具有基础性,自发性,公开性、广泛性等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盲目性、滞后性、间接性、非强制性等弊端。社会监督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作为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公民意识是一种民主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协商意识。公民意识为社会监督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而社会监督是培育和传播公民意识的重要手段。当代中国的社会监督面临着公民意识严重缺失的现状,其主要表现为公民主体意识淡薄,在参与社会监督的过程中缺乏规则共识,权利观念畸形发展,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能力低,协商意愿不强。公民意识的缺失对社会监督造成严重的危害,社会监督的动机私利化倾向严重,公民在参与社会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失范行为,社会监督的主体呈现碎片化的特征,从而导致社会监督的环境堪忧。社会监督中公民意识的缺失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具体而言,转型期社会价值面临着结构性失衡,使社会公众缺乏基本的价值共识;传统封建专制政治文化残余依旧制约着公民意识和公民精神的培育。权力过度集中的压力型体制导致政治体制存在着诸多制度缺陷和漏洞,使公民意识的培育步履维艰。此外,落后地区传统经济形态也间接地阻碍着公民意识的形成。因此,培育公民意识,加强社会监督,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社会监督的相关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做好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公民积极主动地参与政治生活,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自身的成长。这样才能为社会监督创造优良的文化环境,使社会监督在公民意识的推进下不断深化。
【关键词】:公民意识 社会监督 民主政治 权利观念 社会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21.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导论9-30
- 一、写作背景9-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一)理论意义11-12
- (二)现实意义12-13
- 三、研究框架及其分析范式13-15
- (一)国家与社会的研究框架14
- (二)公民文化的理论视域14-15
- 四、重点和难点15
- 五、研究综述15-30
- (一)关于社会监督的一般研究16-18
- (二)关于社会监督公民意识培育的研究18-24
- (三)国外学者关于社会监督的相关理论综述24-27
- (四)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27-30
- 第二章 社会监督与公民意识的概念阐释30-49
- 一、社会监督:概念、特征及其理论依据30-40
- (一)社会监督的概念30-33
- (二)社会监督的特征及其局限性33-37
- (三)社会监督的理论依据37-40
- 二、社会监督:民主政治的表达40-43
- (一)民主性是社会监督的本质属性40-42
- (二)社会监督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42-43
- 三、公民意识:社会监督的精神动力43-49
- (一)公民与公民意识的概念43-44
- (二)公民意识的内容44-47
- (三)公民意识与社会监督的关系47-49
- 第三章 社会监督中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危害49-63
- 一、社会监督中公民意识缺失的表现49-57
- (一)主体意识淡薄49-50
- (二)规则共识缺失50-52
- (三)权利观念异化52-53
- (四)参与意识低下53-55
- (五)协商意愿冷淡55-57
- 二、公民意识缺失对社会监督造成的危害57-63
- (一)社会监督的目标异化57-58
- (二)社会监督中的行为失范58-59
- (三)社会监督主体的碎片化59-60
- (四)社会监督的环境堪忧60-63
- 第四章 社会监督中公民意识缺失的归因分析63-79
- 一、转型期社会价值面临着结构性失衡63-67
- (一)转型期社会价值的断裂,使社会缺乏价值共识64-65
- (二)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增加了阶层间的对立65-66
- (三)体制内价值与体制外价值之间的张力不断扩大66-67
- 二、传统封建专制政治文化残余的影响67-71
- (一) 官本位思想制约着民主观念的形成68-69
- (二)人治传统制约着法制精神的培育69-70
- (三)零和思维制约着包容精神的培养70-71
- 三、权力过度集中的压力型体制的制约71-75
- (一)国家权力过度干预社会的自主性71-72
- (二)党政机关的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72-74
- (三)缺乏对权力行为主体的制约机制74-75
- 四、经济发展滞后弱化公民意识的内生动力75-79
- (一)自然经济时代的小农意识依旧存在75-76
- (二)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物质基础薄弱76-77
- (三)现代民主政治价值的内生性不强77-79
- 第五章 培育公民意识、加强社会监督的对策探讨79-93
- 一、加强经济建设,,催生公民意识的自然生成79-81
- 二、加强制度建设,拓展公民意识的成长空间81-84
- (一)不断优化政治系统内部监督权力的结构81-82
- (二)加强社会监督自身的制度机制建设82-83
- (三)不断完善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对接渠道83-84
- 三、加强法治建设,巩固培育公民意识的权利保障84-87
- (一)依法加强政务公开、权力公开建设85-86
- (二)依法保障公民参与社会监督的各项权利86-87
- 四、加强文化建设,逐步推进公民意识的宣传教育87-88
- 五、优化政治参与,不断培育公民意识的实践环境88-90
- 六、加强社会建设,巩固培育公民意识的民众基础90-93
- (一)转变国家职能,规范国家权力的边界90-91
- (二)培育社会组织,提高监督主体的组织化水平91-93
- 结语93-95
- 参考文献95-98
- 致谢98-101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丰先林;;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由“暗”转“明”[J];当代贵州;2008年13期
2 任铁缨;;反腐败与社会监督[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3 任旭东;任锡君;;谈谈社会监督的若干问题[J];法律学习与研究;1990年04期
4 ;成都加强社会监督律师机制[J];中国律师;1995年07期
5 任铁缨;;关于社会监督的几点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沈建乐;论社会监督中的网络举报[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6期
7 陆亚娜;;我国社会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8 彭昕;;加强社会监督是遏制腐败的有效途径[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3期
9 林松乐;社会监督是反腐倡廉的可靠保证[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贺译葶;;社会监督:遏制社会性监管失灵的有效途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万仁甫;丁静;;调动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力量的思考[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2 白城市行政学院课题组;齐立新;;社会监督问题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3 白城市委党校课题组;赵强;;强化社会监督问题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婷婷;邓琳;王誉鸿;;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卫生质量的社会监督[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东;我区邮政社会监督工作取得进展[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屠海鸣;借鉴香港经验推动职能监督和社会监督良性互动[N];联合时报;2013年
3 首席记者 康君;支持和引导社会监督 落实社会监督的“四权”[N];雅安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姚們
本文编号:576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576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