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协商民主: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发布时间:2017-08-19 21:17

  本文关键词:协商民主: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


  更多相关文章: 社区治理 网络化治理 协商民主 制度化


【摘要】:十八大之后协商民主逐步被纳入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来,我国的协商民主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建构,与理论研究相比较而言,协商民主的实践探索起源较早。特别是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以来发展至今的基层协商民主发展较为迅速。在当前的基层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改革中,各地方积极推进社区事务的共商、共建、共治,逐步形成一种“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治理原则和理念,而协商民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民主作为一种治理资源嵌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协商民主成为架构网络组织结构之间利益协调和沟通的中间结构,从而达到有效资源整合和最优配置。本文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困境进行考察,以网络化社会治理理论的视角探讨社区治理的发展空间和未来趋势。在网络化治理与协商民主理论的价值阐释中,对协商民主在推进社区治理转型和提升社区治理绩效的作用进行了理论上的应然探讨,认为协商民主有助于凝聚社区治理共识,有助于培育社区治理文化以及有助于吸纳社区治理资源。本文在全国的地方实践中选取了北京市、杭州市和长春市作为典型样本进行对比分析,对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的实然状态从协商主体结构、协商议事内容以及协商制度和平台做出了总结。当前的协商实践在主体结构上呈现出“一核”与“多元”的治理框架,在协商议事内容表现出民主价值导向的内容广泛化,在协商制度和平台上呈现出多样化和程序化。从社区层面的协商实践整体来看,协商实践的发展逐渐步入规模化和常态化进程中,成为构筑网络化社区治理平台的有效途径,在推动社区治理网络化转型以及基层实质民主的实现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制度,在各地方的发展中由于地方条件差异和基层社区治理发展本身的困境和不足,协商民主在实践中的发展仍有一些困境和限制,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和现代相互碰撞的结果,既有制度机制缺陷,又有治理的社会环境困境,以及多元协商主体的发育不完全等等。在网络化社会治理引领下在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中,推进社区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一方面要注重激活既有制度设计中的有效治理资源,另一方面要注重吸纳广泛的社会力量,培育社会资本,探索其发展的恰当形式,不断推进社区协商实践的法治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程.
【关键词】:社区治理 网络化治理 协商民主 制度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69.3;D62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一、导论10-20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0-12
  • 1. 选题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7
  • 1. 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12-14
  • 2. 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14-17
  • 3. 研究现状的评述17
  • (三)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17-18
  • 1. 研究目标17-18
  • 2. 研究内容18
  • (四) 研究方法和本文创新之处18-20
  • 1. 研究方法18
  • 2. 本文创新之处18-20
  • 二、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走向与协商民主的价值阐释20-27
  • (一) 城市社区治理困境及网络化治理走向与特征20-24
  • 1. 城市社区治理及发展困境20-22
  • 2. 社区治理的网络化走向与特征22-24
  • (二) 协商民主在社区网络化治理中的嵌入与价值24-27
  • 1. 协商民主有助于凝聚社区治理共识24-25
  • 2. 协商民主有助于培育社区治理文化25
  • 3. 协商民主有助于吸纳社区治理资源25-27
  • 三、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中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形态27-35
  • (一) “一核”与“多元”的协商主体结构27-30
  • 1. 北京朝阳区的“党政群共商共治”27-28
  • 2. 浙江杭州的“湖滨晴雨”工作室28-29
  • 3. 吉林长春的“参与主体多元化”29-30
  • (二) 凸显民生价值导向的协商议事内容30-32
  • 1. 北京通州区“服务清单”式的“双协商”模式30
  • 2. 浙江杭州“自下而上”的公共议题的产生30-31
  • 3. 吉林长春朝阳区分类化制定民主协商目录31-32
  • (三) 程序化和多样化的协商制度与平台32-35
  • 1. 北京通州“参与式协商”民主自治机制32
  • 2. 浙江杭州的“四会”制度32-33
  • 3. 吉林长春的“五步议事法”33-35
  • 四、城市社区网络化治理中协商民主的成效与边界35-41
  • (一) 社区网络化治理中协商民主建设的成效35-37
  • 1. 治理转型:多元参与的网络型治理35-36
  • 2. 民主发展:理性参与下的实质民主36-37
  • (二) 社区治理中协商民主发展的边界37-41
  • 1. 主体性困境:主体缺失与参与不对等37-38
  • 2. 组织性困境:行政性干预与形式化倾向38-39
  • 3. 制度性困境:保障和监督问责机制缺位39-41
  • 五、社区网络化治理中协商民主建设的方向与路径41-45
  • (一) 建构合理治理结构中的多元主体参与41-42
  • 1. 理顺街区关系,推动社区组织自主化41
  • 2. 提高参与意识和能力,吸纳多元治理主体41-42
  • (二) 协商文化的培育与协商平台的创新42-43
  • 1. 培养社区协商文化,构建民主法制氛围42-43
  • 2. 丰富协商形式,不断创新公共协商平台43
  • (三) 完善协商程序机制与监督保障机制43-45
  • 1. 规范协商程序,推进协商规范化和程序化43-44
  • 2. 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加强制度间的配套衔接44-45
  • 六、结论45-47
  • 参考文献47-51
  • 致谢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吴光芸;;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路径[J];攀登;2006年03期

3 王建平;;城市社区治理与中国的实践[J];黑河学刊;2006年04期

4 李向品;史伟;;非营利组织与社区治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曾宇青;;社区治理的三种模式——以深圳为研究文本[J];理论前沿;2007年17期

6 陈幽泓;;“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社区治理”国际研讨会综述[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孟伟;;“社区治理”不等于发生在社区的治理[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3期

8 廖志春;吴满琳;;建设服务型政府 实现社区和谐治理[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陈向阳;张继平;;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实践思考[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年07期

10 王巍;;社区治理结构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叶;金家厚;;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A];组织与体制:上海社区发展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2年

2 马立;;社区治理与建设和谐社区——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曾宇青;;社区治理三要素说——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健;杨旭东;;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社会组织的社区治理参与[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5 何平立;沈瑞英;;概念、理论、模式:当前社区治理研究问题与前瞻[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6 杜言敏;;和谐社会建设呼唤社区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7 李金红;;论和谐社区的治理结构[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金红;;和谐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范思凯;;中外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案例的比较分析——基于公共权力转型的视角[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朋;;互惠式治理:社区治理的日常运作逻辑[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铎;走向开放式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08年

2 沈正言;加强社区治理 助推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12年

3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严志兰;整合民间资源 促进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4 胡洪江 杨宁 杨文明 廖冬妮;广场舞纠纷 折射社区治理难题[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宋显晖;社区治理水平显著提升[N];珠海特区报;2013年

6 苑广阔;治安保险创新社区治理[N];法制日报;2014年

7 王燕锋;去机构化的多元服务:英国城市社区治理[N];中国社会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徐亚平 通讯员 彭新华 黄文辉;“让‘八小时外’成为社区治理新动力”[N];湖南日报;2014年

9 虞志灏 整理;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深化党的制度改革[N];组织人事报;2014年

10 记者 杨继祥 林岑;海沧 社区治理再添“国字号名片”[N];厦门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乐乐;社区治理视域下中国城市一社区媒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徐丹;美国社区治理中的第三部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虎祥;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D];上海大学;2005年

7 杨蓓蕾;面向发展质量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大金;中国乡村社区治理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建松;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苏国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李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社区治理研究的图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邓晶晶;中国城乡社区治理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高斯明;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静芳;社会资本视域下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7 刘亚庆;城乡均衡发展下的农村社区治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8 孙嘉鹏;我国城市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9 段立新;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社区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张何鑫;社区治理中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法治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030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030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7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