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四个维度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政治价值的四个维度
【摘要】:对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政治价值问题考量需要基于四个维度。首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既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也包括作为一种理论的宏大叙事。其次,西方现行政治价值的强势渗透下的有效借鉴,典型的是欧美国家成功发展的自由、民主、法治等,这些是属于全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再次,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因子的发掘。中国政治价值的构建必定不能脱离传统的根基,其中和的理念,仁义礼智信倡导下的秩序与稳定在现阶段的中国绝对不可以抛弃。最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身发展实践中的探索。这是中国独有的政治价值体现,体现为社会发展包容性,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等。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
【关键词】: 政治价值 马克思主义 包容 和谐 仁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与核心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07JJD81015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60
【正文快照】: 学术界对政治价值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政治现实运作的有效指导。它作为一种凝聚人心的共同信仰和思想指南,在转型期的中国是必不可少的。托克维尔曾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因为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这时虽然有人存在,但构不成社会。因此,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2 俞可平;政治学的公理[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桑玉成;[N];解放日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2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6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7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9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东红;王国坛;;奥林匹克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契合[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晏辉;;在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传统伦理的现代境遇[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5 刘建荣;;公共秩序——人类德性与理性之维[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陈进华;;中韩未成年人公民教育比较研究[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杨明;张伟;;也谈社会公共伦理——基于个体社会角色的一种思考[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9 朱金瑞;全荣花;;企业安全发展的伦理意蕴[A];第16回韩中伦理学国际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春萍;叶幸男;;中华民族精神与民族经济发展[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国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坚持与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9期
2 潘松文,邱友平;政治价值教育系统优化论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孔祥翠;;改革开放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4 李亚宁;;网络文化传播与当代青年政治价值观建构[J];理论导刊;2006年06期
5 胡云卿;;当代军校学员政治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6 雷青松;;执政党意识形态的特征与新时期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7 方章东;侯惠勤;;文化整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綦玉帅;;执政党的先进性与统一战线包容性刍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2期
9 赖海燕;;民主、公平的政治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熊琼;蔡璐;陆少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晓英;;弘扬延安精神 增强“问题意识”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方诗铭;刘修明;;“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开拓者郭沫若的正确道路[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姜佑福;;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看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主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董瑞华;;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黄书进;史国枫;;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赵会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开展钱币研究工作[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7 邹昆辉;;建国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A];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兴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兼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历史使命[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柄;;毛泽东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与文艺理论的完美交融[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董瑞华;胡德平;;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公共经济学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政协委员、本报高级记者 詹国枢;关注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2 郑启祥;略谈“包容性增长”[N];本溪日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 王南;包容性发展道路既阻且长[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4 唐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视阈下的“包容性增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包容性增长”,一个全新的时代命题[N];人民日报;2010年
6 王久高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包容性增长”的源流与实质[N];中国社会报;2010年
7 市审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吴长林;“包容性增长”浅析[N];黄冈日报;2010年
8 济南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王克群;包容性增长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N];济南日报;2010年
9 庆城县县长 解平;贫困地区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N];甘肃日报;2011年
10 秦建国;落实“体面劳动” 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关键[N];中国改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李兴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演进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杨茜;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先进文化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余一凡;从马克思到列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杨宏伟;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与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炜;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逻辑内涵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陈炜;推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栋;在新的历史时期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方向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4 杨宇晓;刘少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詹乐;我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李双套;伊格尔顿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以及启示[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8 宿秀平;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舒平洋;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视野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袁启文;论马克思人权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34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34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