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02:09

  本文关键词: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 利益矛盾 利益协调能力 社会公正


【摘要】:利益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关系。利益关系的协调关系着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可以说,利益协调是人类社会永不过时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利益协调问题也备受关注。利益分化越来越严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也越来越频繁,而且矛盾和冲突的等级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具体来说有: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持续拉大、两极分化加速、群体矛盾激化、城乡差距扩大、就业难、社会医疗保障以及教育的供需不平衡等问题。对于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些不仅将严重威胁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深深地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新时期出现的这些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在政治权利体系中,中国共产党居于核心领导地位,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起着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作用。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是党的根本宗旨、基本性质的内涵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文件中,将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党对利益协调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利益协调过程中虽然出现过一些失误,走过一些弯路,但总体上来说,党的利益协调能力还是在稳步提升。从开始的拉平贫富差距的“平均主义”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效率优先,更加注重公平”,体现了党在利益协调上更加重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协调,文章首先从利益协调的基本原则出发,提出了利益共享、社会公平公正、统筹兼顾和民主法治四个原则;其次,基于利益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特征,文章构建了一个利益协调机制,以期合理协调社会矛盾冲突;接着文章提到,利益协调不是抽象的、形式上的协调,而是需要结合社会实际解决人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真正的将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另外,党在利益协调时应合理借鉴和吸取国外政党执政经验和教训,充分发挥党自身的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统筹好各行业、各区域、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利益矛盾 利益协调能力 社会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图目录12-13
  • 表目录13-14
  • 绪论14-2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4-16
  • 一、 研究背景14-15
  • 二、 研究意义15-16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6-24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6-19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9-24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4-25
  • 一、 研究思路24
  • 二、 研究方法24-25
  • 第四节 文章的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25-27
  • 一、 重难点分析25-26
  • 二、 可能的创新点26-27
  • 第一章 利益协调基本内容概述27-36
  • 第一节 利益的内涵界定27-28
  • 一、 利益的内涵27
  • 二、 利益的基本属性27-28
  • 第二节 利益协调与利益协调能力的内涵28-31
  • 一、 利益协调的基本概念28-30
  • 二、 利益协调能力的内涵30-31
  • 第三节 利益协调相关理论基础探讨31-36
  • 一、 西方学者关于利益协调的理论31-32
  • 二、 社会冲突理论32-33
  • 三、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33-34
  • 四、 新公共行政学——公平、正义34-36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利益协调的价值诉求和实践总结36-44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加强利益协调36-38
  • 一、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要求加强利益协调36-37
  • 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加强利益协调37-38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完善利益协调能力的重大意义38-41
  • 一、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9
  • 二、 有利于促进政府转型39-40
  • 三、 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40
  • 四、 有利于增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性40-41
  • 第三节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进行利益协调的实践探讨41-44
  • 一、 成功的经验41-42
  • 二、 深刻教训42-44
  •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冲突问题及其分析44-59
  •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利益矛盾问题分析44-51
  • 一、 利益格局失衡,贫富分化严重44-45
  • 二、 社会阶层分化,群体矛盾尖锐45-47
  • 三、 城乡差距拉大,三农问题明显47-49
  • 四、 区域发展失衡,,地区差距突出49-51
  • 第二节 利益关系的复杂性51-54
  • 一、 利益主体多元化51
  • 二、 利益来源多样化51-53
  • 三、 利益差距扩大化53-54
  • 第三节 利益关系失衡的原因分析54-59
  • 一、 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影响——体制原因54
  • 二、 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结构原因54-55
  • 三、 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导向——政策原因55-56
  • 四、 利益观念的转变——“催化剂”56-57
  • 五、 党员作风问题和权力腐败——主观原因57-59
  • 第四章 加强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59-82
  • 第一节 树立并完善利益协调的相关原则59-63
  • 一、 利益共享原则59-60
  • 二、 社会公正公平原则60-61
  • 三、 统筹兼顾的原则61-62
  • 四、 民主法治原则62-63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党的利益协调机制63-68
  • 一、 健全利益表达机制63-65
  • 二、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65-66
  • 三、 强化利益约束机制66-67
  • 四、 建立健全利益补偿机制67-68
  • 第三节 党的利益协调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68-77
  • 一、 进一步提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能力68-70
  • 二、 强化民主与民生相结合的能力70-71
  • 三、 坚实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利益协调能力71-72
  • 四、 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提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72-74
  • 五、 缩小城乡差距,完善构建推动城乡利益一体化的能力74-76
  • 六、 加强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76-77
  • 第四节 吸取借鉴国外政党利益协调的经验和教训77-82
  • 一、 重视利益集团在利益协调中的作用(美国)77-78
  • 二、 重视社会保障,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瑞典)78-79
  • 三、 吸取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经验教训79-82
  • 结语82-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附录8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进良,许铭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2 李瑞琴;;论苏联解体的主观因素——俄罗斯历史学家对苏联解体研究的最新成果[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林巍;王珏;罗宝华;;构建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流动[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景跃进;;演化中的利益协调机制:挑战与前景[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付铁钰;;试谈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解构[J];理论观察;2009年01期

7 殷焕举;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建设的四个重点[J];理论前沿;2005年23期

8 杨爱杰;;社会转型期利益分化与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11年03期

9 孙力;人民利益代表的政治机制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张仲涛;;试论利益矛盾与道德建设[J];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739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39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