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严复权利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6 21:27

  本文关键词:严复权利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严复 权利 自由 民主 权利社会 民权 宪政 治道


【摘要】:从世界范围来看,权利观念和权利话语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其在中国的兴起,却是清季末期以来的事情了。这个工商文明的产物作为西风东渐的一部分进入中国,给古老的农耕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建立在以“士”为核心以“农”为基础以士农工商等级制为基本结构的中国社会必须对此作出自己的回应。传统儒家知识分子迅速作出了反映,为了救亡,不仅仅是帝国的生存,也包括儒学文化的继续,启动了以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这种当前称之为早期现代化的模式失败了。显然,现实需要新的答案。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学贯中西的思想家,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众多政治和社会事件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见证人,严复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他主张中国应该积极融入这个以权利为基础的人类生活方式中去。这是一种文化史和文明史的答案,在思想或观念史上则是法学的,或者说是法理学的,就是进入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基本组成要素的新的权利社会。这完全不同于儒家强调的道德社会。百多年后回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严复提出了近代以来的中国权利观念和话语的新视角。在我们今天这个法治、权利、自由成为主流话语的时代中,回溯严复的权利观念和理论,有着近乎返本开新的意义。 全文除引论和结论外,主文由五章组成,全文约16万字。 引论简述了论文的选题意义,总结了国内外对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论题的研究方法及文章的主要结构。选题来自一个极其简单的命题考察和追问,既然我们认定19世纪是一个中西交流或冲突的世纪,中西之间最大的差异在权利观念上,那么被公认汇通中西学术的严复是怎么看待这种差异的,人们对此又作了怎样的研究?这种选题首先是一种描述性的历史研究,但又是问题导向的,自然又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与选题有关的文献的研究,论文认为对严复权利思想的研究是极不充分的,这并没有真实反映严复思想的实质。本文的研究利用严复撰述的文章作为主要的研究材料,结合严复翻译的经典名著予以辅助论证,属于一种回归经典的原点式研究。 第一章从总体上概述严复以其权利思想确立了一个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权利时代。本章简要回顾了中国近代的权利观念及其历史,揭示了严复权利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在此基础上,指出严复的权利思想旨在诉求一个全新的权利社会时代。现代意义上的权利概念、观念和思想在近代中国已经具有初步的起源和理论雏形,19世纪早中期开始的帝国严重的内外危机打乱了这一自然的发展过程并使之复杂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学者对此展开了全面的反思和探索,严复作为这个过程的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参与者提出了建立在自由和民主基础上的权利社会作为解决这一困境的方法。在理论上,这是用以权利为标志的法理学体系代替儒学以道德为基础的仁政体系,在实践上,要求从传统士农等级社会进入以权利为基础的平等的法治社会。 第二章研究了严复权利思想的几个主要理论基础,它们贯穿了严复思想体系的所有方面。本章简要解释了为何没有采用通行的思想渊源的理由。严复的权利理论首先是个人主义的,这种个人主义将国家与个人分离出来,是严复思想的基石,个人主义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双重意义,但更主要的是方法论上的。严复权利思想还具有科学的历史理论的特征,这种理论立足于普遍的进化原理,但在严复思想深处,来自于生物学意义的进化色彩并不浓厚,社会习惯和传统作为一种历史事实而不是一种可以归入组成生物细胞的分子在起作用。在认识论上,如何认识权利及其相关的近代问题,严复既重视经验,也不否定理性的作用,在经验与理性之间,严复更为重视经验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分析严复权利思想中的自由问题。自由在严复思想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这一作用首先具有伦理道德上的价值,其次,具有政治和法律的价值。严复是第一个将自由与人的自我保存联系起来的近代中国思想家,“得自由者乃为全受”的观点将自由和权利提升到人的本质性成分,有关个体自身、自我或主体的主张是严复思想的出发点,自由成为了人之为人的基本要素,从自由派生出了内容广泛的自由权。严复从人出发,建立起了民力、民德和民智三种原则的权利体系,这本身也是三种基本的个人权利,这种权利体系并不完全是利益论的,带有极强烈的个人意志论色彩。但严复并不否定个人利益上的财产权利,斯密的权利思想及其社会理论使严复将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紧密结合起来,拥有权利是国家富强、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严复提出了“毁民权者,天下之至愚也”这样普适性的观点。 第四章研究严复权利思想中的民主方面,主要探讨权利保障的机制问题。本章首先研讨了作为一种政体的民主问题。严复将孟德斯鸠的政体理论与中国古代统治形式即“九主”进行了联系,这使严复很大程度上不同意以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作为区分政体的不同标准。这是因为严复认为权利与民主的区别,也是宪政与民主的区别,体现了他对19世纪英国混合政体的赞扬。严复民主理论以保障权利为目的,他更为重视宪政的一些制度设置。实际上,严复在《政治讲义》中极为强调统治机关设置的重要性,特别包括议院和地方自治制度,对二者,,他进行了具有操作可行性的分析。在政治哲学和法理学中,民主关系着谁来进行统治的权利问题。代议制和直接民主是具有竞争性的两种主要形式。严复赞同并为之辩护的是流行的精英式的代议制度,这尤其适用于一个庞大的国家。由此,他反思了实现民主政治的社会条件和批判了卢梭的大众民主理论,并最后回到了民主的目的即权利问题上。 第五章指出严复权利思想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权利社会。这是严复法哲学、道德哲学和历史哲学在权利观上的综合和实践。严复的权利理论主张在平等和法治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正义的社会(治道),这昭示着20世纪中期之后法理学向程序主义的转向和自然法学的复兴。本章认为严复的权利思想是超越于救亡意识的,他发展了一种基于正义的权利理论,特别强调权利对某些善即国家目的的优先性。这种权利思想也是严复在晚清社会转型和全球时代即将来临时对国家理念的深入思考,是严复为一种新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进行的辩护。在这种秩序中,严复特别强调平等和法治的重要性。 在剖析严复权利思想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论部分对严复的权利思想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文章指出严复权利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演变,严复的权利思想既具有中国本土的特殊性也具有世界的普遍性,并简要说明了严复权利思想的影响。文章指出严复为近代中国建立一个权利社会的法理学体系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严复思想的深邃及其重要性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没有得到认可或深入细致的研究。严复的悲剧是时代之殇,一个更为宽容更为理性的时代,才会真正展示出严复对人类文明,特别是政治和法律文明做出的伟大贡献。
【关键词】:严复 权利 自由 民主 权利社会 民权 宪政 治道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09.2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附件13-14
  • 引论14-33
  • 一、 严复权利研究的问题意识14-19
  • 二、 相关研究综述19-27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27-33
  • 第一章 严复与清末的“权利”话语33-68
  •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权利”观念33-46
  • 一、 中国传统的权利概念33-37
  • 二、 《万国公法》的“权利”概念及其意义37-46
  • 第二节 严复“权利”观念解析46-68
  • 一、 西方主要的权利思想49-56
  • 二、 严复的“权利”观念56-68
  • 第二章 严复权利思想的理论基础68-92
  • 第一节 个人主义69-75
  • 一、 本体论上的个人主义69-72
  • 二、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72-75
  • 第二节 进化论的历史哲学观75-83
  • 一、 社会静力学的进化观76-78
  • 二、 社会动力学的进化论78-83
  • 第三节 科学和经验主义83-92
  • 一、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83-86
  • 二、 科学的经验主义86-92
  • 第三章 “自由为体”—权利正当性转向及其法律化92-122
  • 第一节 严复的自由观92-103
  • 一、 自由的道德价值92-96
  • 二、 中国传统自由的多面性96-99
  • 三、 自由的正当性99-103
  • 第二节 自由的内容:权利的规范化103-117
  • 一、 经济自由与个人权利104-108
  • 二、 权利原则还是基本权利:力德智108-117
  • 第三节 政治自由与群已权界117-122
  • 第四章 “民主为用”—权利保障的机制分析122-161
  • 第一节 宪政中的民主123-133
  • 一、 作为一种治制的民主123-129
  • 二、 君民共守—宪政的基本条件129-133
  • 第二节 谁更能体现权利—议院与地方自治133-147
  • 一、 宪政要点—议院优先?135-139
  • 二、 民主意义下的地方自治139-147
  • 第三节 关于民主的法理学反思147-161
  • 一、 《社会通诠》的民主法理学问题149-156
  • 二、 民主与权利的反思—《民约平议》与民主156-161
  • 第五章 迈向一种权利的社会161-179
  • 第一节 治道、秩序与正义162-169
  • 一、 社会秩序与治道162-165
  • 二、 正义的基础性与富强的工具性165-169
  • 第二节 权利社会的平等和法治169-179
  • 一、 平等:实现权利的基本条件169-174
  • 二、 法治:权利社会的未来走向174-179
  • 结论179-186
  • 参考文献186-197
  • 一、 中文类参考文献186-195
  • 二、 外文类参考文献195-19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人博;民权词义考论[J];比较法研究;2003年01期

2 徐爱国;;孟德斯鸠论中国法——《论法的精神》与《法意》“复案”之比较研读[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3 邓文初;学术本土化的意义——从严复论“Rights”的翻译说起[J];博览群书;2004年11期

4 魏义霞;;自由是权利还是道德——严复、梁启超自由思想比较[J];道德与文明;2010年03期

5 李华兴;论严复的国家学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郑家建;寂寞的先声:开端与回响——论严复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思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林平汉;严复对中国近代法制思想的贡献[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俞荣根;;严复的民权观与自由观[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史革新;;严复关于近代国家理念的阐释[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王天根;;史华兹与黄克武:严复思想研究的两条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昱子;中国近代权利义务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43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43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