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13:41

  本文关键词: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


【摘要】:确保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关键是要拓宽公民意见表达的渠道。合理的公共政策离不开公民的参与,因此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我国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公民是我国的主人,有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及了解相关政务信息的权利,政府有义务引导公民积极广泛地参与,这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民主性的重要表现。在中国政治改革和法制现代化建设逐步推进的背景之下,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断得以拓展,公共政策从立项到出台的全过程中,公民的智慧的光芒不断得以凸显。但是,如何从法律的层面,为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意见表达权利提供全面的保护,如何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渠道的合法性,如何逐步建立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答直接关系到公民政治参与的整体水平,因此值得深入研究讨论。本文以公共政策和公民参与两大基础概念和为起点,综合分析比较相关理论学说,说明了公民参与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中国当下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客观提出其中的现实问题;最后立足实践的需要,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对策及建议。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内容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阐述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第四部分是以厦门P X事件为案例,分析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优缺点;第五部分是探讨应从营造公民参与氛围、坚固物质基础、改进公民参与的法制环境、培育民间组织团体的自立性、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不断拓宽和加深公民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参与水平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公民参与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制定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D62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一、引言9-13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9-10
  • 1. 研究背景9
  • 2. 研究意义9-10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0-12
  • 1.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2.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12-13
  • 1. 研究方法12
  • 2. 主要研究内容12-13
  • 二、相关研究理论分析13-20
  • (一) 若干主要概念13-15
  • 1. 公共政策13
  • 2. 公共政策的制定13-14
  • 3. 公民参与14-15
  • (二) 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15-18
  • 1. 人民主权理论15-16
  • 2. 协商民主理论16-17
  • 3. 治理和善治理论17-18
  • (三) 分析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价值18-20
  • 1. 有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及可行性18
  • 2. 有利于遏制腐败,削减“寻租”现象的产生18-19
  • 3. 有利于树立决策者良好形象,增进政民互动19-20
  • 三、我国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20-27
  • (一)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20-21
  • 1. 公民参与热情的日益高涨20
  • 2. 公民参与动机的维权化20-21
  • 3. 公民参与方式的多样化21
  • (二)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存在的不足21-25
  • 1. 公民参与意识不高,参与责任意识不强21-22
  • 2. 公民参与政治能力不足22
  • 3. 公民组织化参与政治活动的水平不高22-23
  • 4. 决策部门对待公民参与态度不友好23
  • 5. 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短缺,现有制度难以保障23-24
  • 6. 公民非制度化参与公共政策24
  • 7. 信息公开力度不够24-25
  • (三)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25-27
  • 1. 行政体制存在官本位思想,,缺乏民主25
  • 2. 经济发展快慢不一,导致公民参与的意识、能力、需求不均衡25-26
  • 3. 政治体制建设迟缓,公民参与权利缺乏保障26-27
  • 四、一个案例分析27-30
  • (一) 案例介绍:厦门pX事件27
  • (二) 案例存在问题分析27-28
  • 1. 信息不公开27-28
  • 2. 公民参与能力不足28
  • 3. 公民参与非制度化28
  • (三) 多方位分析公民参与28-30
  • 1. 有专家、学者的参与28
  • 2. 公众在参与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冷静、客观28-29
  • 3. 公民积极参与意见表达并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29
  • 4. 政府机构妥善处理公民参与活动29-30
  • 五、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的对策思考30-38
  • (一) 打造积极的政治参与氛围30-32
  • 1. 培养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的能力30-31
  • 2. 改变传统的决策理念,培育决策者的公民参与理念31
  • 3. 增强公共政策决策者的综合素质31-32
  • (二) 坚固物质基础,完善公民参与的法制环境32-35
  • 1. 发展经济,奠定物质基础32-33
  • 2. 建立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权利33-34
  • 3. 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34-35
  • 4. 建立完善的政府的回应机制35
  • 5. 定期更新听证范围,完善听证制度35
  • (三) 培育社会组织及团体的独立自主性35-36
  • (四)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畅通网络参与渠道36-38
  • 1.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提升电子民主36-37
  • 2. 完善畅通网络参与政治活动渠道37-38
  • 六、结语和展望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峰;管淞凝;;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研究——论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清江论坛;2008年03期

2 李秋梅;梁瑞英;;公众参与公共政策问题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3 宋林霖;代红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理论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4 邓成明;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5 王雁红;;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基于杭州开放式政府决策的经验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3期

6 贺小林;;协商民主的期望与回归——对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考[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马宝雨;;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理性思考[J];黑河学刊;2007年01期

8 高富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路径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46期

9 杨刚;刘玉昌;墨绍山;;公民参与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10 薛刚;;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759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59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