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沈钧儒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
本文关键词:试论沈钧儒法治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化
【摘要】:沈钧儒未曾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其法治思想却在历史转折关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究其原因,一是客观方面: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更切合中国具体实际;二是主观方面:沈老固有的爱国主义立场和法治建设抱负。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的内容丰富,包括四点:一、法治的地位:优于人治,是弥乱致治的根本途径;二、法治的核心:以宪政推动民主法治;三、法治的目的:依法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四、法治的途径: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司法独立,树立当局权威。沈钧儒法治思想马克思主义化意义重大,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奠定了沈钧儒在新中国民主法治事业贡献中的特殊地位。
【作者单位】: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关键词】: 沈钧儒 法治思想 马克思主义化
【基金】:2013年度党外人物工作研究(湖南)基地研究课题《历史转折关头的政治抉择——沈钧儒与新政协会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9.2
【正文快照】: 沈钧儒先生既是学者也是政客,一生政治思想丰富,尤以民主法治思想闻名于世。沈老的民主法治思想经过了历史性的多次重大变化:青年时期的维新变革思想——中年时期的宪政民主思想——晚年的协商法治思想。其中,晚年的协商法治思想逐渐偏向马克思主义化。新中国成立后,沈老更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晓强;沈钧儒的法治精神及其政治实践[J];浙江学刊;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毕凡;;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人权运动评析[J];安徽史学;2008年06期
2 方敏;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关威;;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改良社会习俗的主张[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4 张友连;;公共政策与最高人民法院的角色——以关于汶川、玉树和舟曲的通知为分析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关威;五四时期国人生育观念的嬗变[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02期
6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婚姻家庭观念变革[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7 朱新镛;;1936年的救国会运动新探(上)[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刘大禹;王球云;;论民盟与国民党的“制宪国大”[J];民国档案;2012年01期
9 关威;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离婚自由问题的讨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郑智航;;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执行公共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司法意见为分析对象[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敏;张晓蓓;;论涉诉信访制度的建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2 夏群佩;;论再审制度改革背景下的涉诉信访[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2辑)[C];2008年
3 关威;;“五四”时代节育和优生思想的传播[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4 关威;;五四时代两性伦理观念的变革[A];近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与区域社会[C];2011年
5 张志松;;让纪念馆(地)成为复兴中华的精神殿堂——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实践与思考[A];“革命纪念馆(地)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与作用”论坛文集——中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C];2013年
6 刘景泉;张健;;毛泽东与中国精神[A];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秀娟;民国律师执业活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5 蔡道通;毛泽东刑法哲学思想论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常保国;民主、人权与中道[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叶兴艺;现代中国第三势力宪政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胡晏诚;我国最高法院角色和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雷;误读的共和:1916-1924年的北京国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凤青;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杨雪;沈钧儒社会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苗苗;张季鸾报业活动中人脉网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原静文;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区制在浙江的试行[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帆;司法的权力“规训”[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谌玉梅;抗战时期张申府的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探微[D];湘潭大学;2011年
7 王球云;抗战胜利后民盟与政治协商研究(1945-1949)[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余芳;我国公立中小学校和教师关系的法理学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晓晖;沈钧儒政治思想浅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宁芳;民国初期的婚姻自由观(民国成立—20世纪20年代中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顺昌;先秦法治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原因[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林建华;观察派法治思想研究[J];行政与法;2002年07期
3 石经海;;曹操法治思想论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谢凡寿,刘丽文;论十六大报告的法治思想[J];兵团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5 贾孔会;梁启超法治思想论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陈洪友;与时俱进的邓小平法治思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德广;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J];社科纵横;2004年04期
8 陈振锟;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内涵与特征[J];福州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管伟;法家法治思想的源与流[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栾严峰;孙放;;试论孙中山的法治思想[J];理论界;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锐;李艳馨;;董必武法治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邱萍;;董必武执政法治思想初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邓t@;;聆听法治前行的诲音——历久弥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王华梅;;和谐社会的法治思想奠基人——董必武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刘瑞川;;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与中国百年转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6 余昌海;;董必武法治思想形成过程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张顺革;;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田莉姝;;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米健;;依法治国 依法治政——董必武法治思想札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关天国;;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跃 通讯员 关镇岗 杨健;广东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团结报;2010年
2 记者 黄婉媛 通讯员 程金华;全国专家学者聚中山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标;多角度研讨伟人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杨彦华 李丹丹;两岸四地专家学者 探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2年
5 何涛;我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启示[N];吉林日报;2009年
6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文显;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永放光芒[N];法制日报;2014年
7 新华日报评论部 顾德宁;法治社会应追求“法情允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赵 毅;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市委党校 赵圣熠;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N];营口日报;2009年
10 吴英亮 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局长;吸收管仲法治思想营养 增强执法公信力[N];人民公安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根强;江泽民法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洪;柯克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娥;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殷金;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隋学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胡春丽;贾谊法治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陶建新;一种文化的选择——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殷志斌;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莹;毛泽东法治思想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8 李宁;近代中国的法治思想与政治秩序的互动[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发良;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10 李淑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D];兰州商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797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97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