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23:38

  本文关键词: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 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


【摘要】:新中国成立64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共同努力,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历史进程中,从“人治”到“法治”,从“法制”到“法治”,中国法治逐渐走向完备、趋向成熟。“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入宪,中国社会犹如破茧重生,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血雨腥风和动荡不安之后开始踏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身上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基于大学生特殊的社会地位,对这一特定群体开展的专门性高校法制教育既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工程”。一直以来,高校被誉为是现代社会变革的晴雨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下,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情况的变化,高校在不断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进程就成为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缩影。同时,高校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向社会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的育人职责。从逻辑关系上看,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法制教育又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以一般介绍性研究为主,缺乏对建国以来六十多年高校法制教育的嬗变历程与脉络轨迹的系统把握。本文着重从阶段划分角度进行纵向历史梳理,将研究焦点集中在高校法制教育的历史进程上,重点考察其发展演变轨迹,深入挖掘基本规律,提炼出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教训,从高等教育的视角有力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和重大历史转折。以改革开放为界,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期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产生了四次重大历史转折。改革开放前,高校法制教育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探索起步阶段(1949-1956)和挫折失误阶段(1957-1977);实现了两次相同而又不同的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从摧毁到建设,第二次是从再摧毁到再建设。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开拓进取阶段(1986-2003)和继承创新阶段(2004-);产生了两次重要历史“飞跃”,第一次是从法律常识教育到法律意识教育,第二次是从法律意识教育到法律素质提升教育。高校法制教育在理念上取得重大突破,在实践中发生重大转变,顺利完成了法制教育主渠道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课程改革,确立了从无到有、从繁到简、从被动到主动、从自发到自觉的法制教育发展路线。改革开放前的高校法制教育尽管教训多、经验少,但是其具有启蒙意义的奠基作用不可忽视。改革开放后的高校法制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以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为手段,不断推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度发展和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事业。 本文注重横纵结合,从演变脉络上对高校法制教育进行“横断面”解读,在每个历史阶段对相对固定的考察点进行比较性、系统性、反思性研究,涵盖了高校法制教育的时代背景、基本做法、阶段特点和经验教训等主要方面。通过对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再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恢宏画面,勾勒出高校法制教育的时间轴和发展线,剖析期间的成败得失和兴衰荣辱,这对于当前高校法制教育的承上启下和继往开来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高校法制教育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各具特点,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发展变化的历史足迹。整体而言,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发展历程基本上是螺旋式上升的、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抚今追昔、立足当代、展望未来,高校法制教育的光辉历程将凝结成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而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经验和沉痛教训也必将促进高校法制教育向着扩散化、均衡化和权威化的方向继续阔步前进。
【关键词】:高校 法制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4
  • 导论14-32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14-19
  • 二、研究现状19-23
  •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重点23-26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6-28
  • 五、章节安排和创新点28-32
  • 第一章 高校法制教育及其意义32-52
  • 第一节 关于“高校法制教育”32-47
  • 一、法制的内涵32-36
  • 二、法制教育的概念界定36-39
  • 三、高校法制教育的内涵及主要内容39-44
  • 四、高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44-47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重大意义47-52
  • 一、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47-48
  • 二、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48-49
  •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烈呼唤49
  • 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49-50
  • 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保障50-52
  • 第二章 探索与起步:高校法制教育的除旧布新(1949-1956)52-71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思想52-54
  • 一、“阶级斗争”的法制观52-53
  • 二、“学苏批资”的法制观53-54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格局初步形成54-61
  • 一、废除六法全书55-56
  • 二、政法院系调整56-58
  • 三、创办政法干部学校58-59
  • 四、效法苏联模式59-61
  • 第三节 建国初期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61-65
  • 一、除旧勿尽而布新不足61-62
  • 二、随政治运动的变化而起伏62-63
  • 三、政治教育渗透法制教育63-65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65-71
  • 一、历史进步:废除旧体系,创建新制度65-67
  • 二、必然之选:全面移植苏联法制教育模式67-68
  • 三、奠定基础:高校法制教育从小众化走向大众化68-71
  • 第三章 挫折与失误:高校法制教育的曲折发展(1957-1977)71-83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倒退停滞的思想根源71-73
  • 一、法律虚无主义思潮71-72
  • 二、个人崇拜下的群众专政思想72-73
  • 第二节 极“左”思潮下高校法制教育的停滞和毁灭73-78
  • 一、法制教育政治化73-75
  • 二、法学教育和研究受到严重摧残75-76
  • 三、政治运动和劳动严重消损法制教育76-78
  • 第三节 特殊时期高校法制教育的沉痛反思78-83
  • 一、高校法制教育从有到无78-79
  • 二、高校法制教育先天不足79-80
  • 三、呼之欲出的民主法制建设80-83
  • 第四章 恢复与发展:高校法制教育的重大转折(1978-1985)83-99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发展契机83-87
  •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83-85
  •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85-87
  •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恢复发展87-91
  • 一、内容上,知识普及与观念引导结合,以知识普及为主88-90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以课堂外为主90-91
  • 三、管理上,宣传部门和教学部门结合,以宣传部门为主91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91-94
  • 一、注重法律常识教育92
  • 二、突出实体法教育92-93
  • 三、大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实践活动93-94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94-99
  • 一、高校法制教育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同步95-97
  • 二、高校法制教育再次从无到有,开始走上正轨97-99
  • 第五章 开拓与进取:高校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1986-2003)99-125
  • 第一节 高校法制教育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99-105
  • 一、全民普法教育渐入人心100-102
  •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102-105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向纵深发展105-112
  • 一、内容上,从法律基础课独立到与思想道德修养课并立106-109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以课堂内为主109-111
  • 三、管理上,以教学部门为主,拓展管辖职能111-112
  • 第三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主要特点112-117
  • 一、从法律常识教育到法律意识教育113-114
  • 二、实体法与程序法教育并重114-115
  • 三、重要会议和文件数量众多且密集115-117
  • 第四节 小结和评论117-125
  • 一、众多高校探索依法治校之路117-120
  • 二、延伸课堂教育,探索实践教学120-121
  • 三、普及化高校法制教育任重道远121-125
  • 第六章 继承与创新:高校法制教育的继往开来(2004—)125-156
  • 第一节 新世纪高校法制教育需应对的几种新挑战125-129
  • 一、法律的透明性对高校法律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126
  • 二、西方法律文化渗透对高校法制教育提出了新问题126-128
  • 三、人治传统与WTO法治精神的冲突是高校法制教育的新形势128-129
  • 第二节 高校法制教育的指导思想129-132
  • 一、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理念129-131
  • 二、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法制教育131-132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132-135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132-134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134-135
  • 第四节 高校法制教育日趋完善135-142
  • 一、内容上,从法律基础课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融合135-137
  • 二、途径上,课堂内外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进”137-138
  • 三、管理上,教学部门与其它部门形成合力138-141
  • 四、方法上,趋向运用新媒体技术141-142
  • 第五节 新世纪高校法制教育的新特点142-148
  • 一、从法律意识教育向法律素质提升教育转变143-145
  • 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共振145-146
  • 三、凸现权利本位教育146-148
  • 第六节 小结和评论148-156
  •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普遍提高148-151
  • 二、大学生犯罪呈上升趋势151-153
  • 三、高校网络法制教育亟待跟进153-156
  • 第七章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辩证反思与未来展望156-187
  • 第一节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157-164
  • 一、改革开放前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157-160
  •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基本经验160-164
  • 第二节 建国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164-179
  • 一、改革开放前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165-169
  • 二、改革开放后高校法制教育的总体教训169-179
  • 第三节 中国高校法制教育的未来展望179-187
  • 一、高校法制教育扩散化180-182
  • 二、高校法制教育均衡化182-184
  • 三、高校法制教育权威化184-187
  • 结语187-189
  • 参考文献189-199
  • 致谢199-201
  • 个人简历及主要成果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论中国的法律教育[J];比较法研究;1994年02期

2 陈大文;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与法律素质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3 张小平;曾裕华;;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法制教育内容的完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4 杨双;刘碧琼;;依法治校 构建和谐高校[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韩世强;;法制教育机制及其实现形态的理论框架[J];中国司法;2006年10期

6 平章起;公民道德意识的确立与青年的法律教育[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7 王孝哲;;关于社会发展动力之新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武树臣;三十年的评说——“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的法律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5期

9 张明新;;对当代中国普法活动的反思[J];法学;2009年10期

10 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 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27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27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