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价值观负载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提高高校宣传工作的价值观负载能力研究
【摘要】:宣传工作是高等学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他肩负着诸多责任和职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价值观的负载职能。本文主要研究了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理论、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践行的具体见解。价值观负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社会构建中,每个阶层都会对意识形态进行构建与引导,从而使社会中的成员遵循着共同的社会行为法则,使社会精神文明、和谐、昌盛。我国高校宣传工作进行价值观负载的重要内容就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目前我国高校宣传工作的价值观负载能力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影响,一直未有展现出最佳的实力,还不能完美的履行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面对现阶段社会中的各种思想交织,提高学生对于价值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让他们明晰人生发展的方向,总体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是从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价值观、价值观负载、宣传工作这些基本的概念、分析进行价值观负载的前提——可行性、阐述利用宣传工作进行价值观负载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价值观负载的主要形式,就是思想政治课程的补充,和利用校园文化进行价值观渗透。 第二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宣传工作进行价值观负载时的几个基本表现,介绍其是如何进行价值观负载的。 第三章主要是从目前价值观负载产生的问题上分析,,理清这些问题的现状,并分析形成原因。分别指出了目前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方面存在真实性对功能性的遮蔽,宣传作为手段和内容的脱离,还有新时代社会思潮对价值观的冲击等问题。 第四章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目前产生的问题的原因,分别从建设媒介、整合资源、培养人才、重视规律四点出发,给出解决的思路。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是结合新闻学理论和思想政治理论从两方面分析高校宣传工作中价值观负载的理论依据。指出政治课在教学中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的质疑感。对于这种质疑感,如果授课教师不完全的阐明其中的理论依据,会将质疑感升级为不信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工作的手段和手法,在潜移默化中将所要构建的价值观表达并使学生接受。结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在价值观负载过程中的引导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价值观负载 宣传工作 高校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论11-14
- 0.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
- 0.2 现阶段的研究状况11-14
- 第1章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内涵14-24
- 1.1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概念14-15
- 1.1.1 价值观14-15
- 1.1.2 价值观负载15
- 1.2 高校宣传工作中价值观负载的前提预设15-18
- 1.2.1 价值观负载的可行性16-17
- 1.2.2 价值观负载的重要性17-18
- 1.3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堂教育的促动18-21
- 1.3.1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显性教育”需要“隐性教育”的拓展18-19
- 1.3.2 高校宣传媒体肩负价值观负载的职能19-20
- 1.3.3 宣传工作进行价值观负载有独特优势20-21
- 1.4 高校宣传工作对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塑造21-24
- 1.4.1 校园文化的内涵21-22
- 1.4.2 校园文化是价值观负载的重要载体22-24
- 第2章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载体24-29
- 2.1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主载体24-25
- 2.1.1 校报24
- 2.1.2 校园广播24-25
- 2.1.3 电视台25
- 2.1.4 新闻网25
- 2.2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灵活载体25-26
- 2.2.1 宣传栏26
- 2.2.2 条幅标语26
- 2.2.3 电子屏幕26
- 2.3 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活动载体26-27
- 2.3.1 学生自发活动26-27
- 2.3.2 学校组织活动27
- 2.4 高线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的场馆载体27-29
- 2.4.1 校史馆、科技馆27
- 2.4.2 图书馆27-29
- 第3章 高校宣传工作中在价值观负载问题上存在的不足29-36
- 3.1 新闻学思维方式的负面影响:高校宣传工作中“事实性”的主导地位对“价值性”的遮蔽29-30
- 3.1.1 问题的产生29-30
- 3.1.2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真实性”的认识30
- 3.2 高校宣传工作作为“手段”与作为“内容”的分离30-33
- 3.2.1 宣传工作的接近性不强31-32
- 3.2.2 宣传工作的模式化严重32
- 3.2.3 宣传工作的策划思维不足32-33
- 3.3 社会思潮多元化导致的价值观模糊33-36
- 3.3.1 价值观模糊产生的原因33-34
- 3.3.2 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价值认识的影响34-36
- 第4章 提升高校宣传工作价值观负载能力的策略36-42
- 4.1 着重建设价值观负载媒介,保障负载能力36-38
- 4.1.1 重视宣传媒介在价值观负载中的作用36
- 4.1.2 制定符合宣传媒介发展的长期规划36
- 4.1.3 加强对宣传媒介的硬件建设36-37
- 4.1.4 建立一系列保障媒介发展的规范制度37
- 4.1.5 发挥创新机制,建立新媒介阵地37-38
- 4.2 建立全局观念,整合价值观负载主阵地38-39
- 4.2.1 整合的定义和原则38
- 4.2.2 建立有效整合模式,形成整合的大宣传战略38-39
- 4.2.3 以网络化为发展方向,建立特有宣传阵地39
- 4.3 提高价值观负载工作队伍理论能力,树立“意见领袖”39-40
- 4.3.1 培养引领宣传工作的“意见领袖”40
- 4.3.2 提高宣传工作者理论、工作水平40
- 4.4 坚持宣传规律,用合理的理论指导价值观负载40-42
- 4.4.1 坚持以师生为主体的宣传策略41
- 4.4.2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宣传策略41-42
- 总结42-43
- 附录43-44
- 参考文献44-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谨;;论高校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的讲话[J];党建研究;2012年01期
3 雷江梅,杨万庆;中西方价值观冲突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杨红英;;素质教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探微[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5 刘治金;;简谈高校宣传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0期
6 王娟;骆郁廷;;论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论引导能力的提升[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11期
7 易桂姣;;论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长效机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陆飞霜;;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探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0期
9 徐泉辉;;高校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8期
10 董晓丽;吴峰;侯春丽;;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问题[J];理论界;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丽;普通高等学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申文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政治功能及实现形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春波;舆论引导论[D];武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30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30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