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切入点—代表专职化
本文关键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切入点—代表专职化
【摘要】:在我国建立民主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谁能代表人民真正掌握立法权力,监督法律的实施,推动法治国家发展进程,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实行人民代表专职化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途径。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专职代表 必要性 限制因素 路径探析
【分类号】:D622
【正文快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一直是一个焦点问题。而人大代表专职化则是大家热烈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与兼职代表相比较,专职代表就是以人大代表作为专门的工作,享受与这种专门工作相应的报酬和待遇,承担相应的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莫江平;人民代表三论——纪念《代表法》颁布10周年[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何鹏程;专职代表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J];人大研究;2001年11期
3 程竹汝;授权与监督: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问题[J];学术月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华;;论提升残疾人学历:升格含有特殊教育中职学校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2 高玲玲;;从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路径[J];理论经纬;2010年00期
3 徐海燕;;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J];金融经济;2005年08期
4 黄钦全;;制定福建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的必要性和法规主要内容[J];福建人大;1994年10期
5 许维安;;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07期
6 四个圈;;换一换性爱剧本[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11年06期
7 杨保尔;;关于自治区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议案研究办理情况的报告——2011年1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11年01期
8 檀有志;;年轻的学问:公共外交[J];同舟共进;2011年09期
9 高岩;李玲;;机构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10 李龙波;;厦门市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策略构想[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仕龙;;简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刘琼;;现阶段我国网民管理问题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少惠;梁皓然;;县级政府实施公民直接行政参与的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海龙;;孙中山对对外开放必要性的认识[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苏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6 徐继红;曹炳权;;从“实际神”邪教的发展蔓延谈宗教引导的必要性[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7 高青;;从所处历史方位看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A];广东省第四届高校统战理论研讨会论文[C];2004年
8 周苏玉;;周恩来与建国初期的民主党派[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9 郑又贤;;略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整合协调机制[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姜继为;;构建和谐社会急需政府十大规制能力[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政协副主席 省委统战部部长 沈素t ;认识必要性 把握基本点 实现新要求[N];江淮时报;2011年
2 侯振生 贾向东[冀·唐山市];“审议意见”必要性质疑[N];人民代表报;2001年
3 韩秀军;学习是创新的动力[N];联合日报;2007年
4 刘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必要性[N];伊犁日报(汉);2007年
5 陈杨;全州“四项清理”工作从本月1日开始[N];甘孜日报(汉文);2006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思想认识是“效率年”活动的“牛鼻子”[N];韶关日报;2007年
7 驻东京记者 丛云峰;施政演说尽显“安倍色彩”[N];文汇报;2007年
8 中国人民大学 刘亚凡邋河海大学 高鹏;政府在民生保障中的角色与作用[N];光明日报;2008年
9 任轩;深入19个区县宣讲人大制度[N];解放日报;2006年
10 王碧红;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必要性[N];东方城乡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本涛;中西文化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仲计水;哲学视野中的和平崛起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本奎;论法治下的德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吴培培;我国国家人权机构设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戴昌桥;我国学习型政府构建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4 冯f ;中国参政党参政能力建设的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袁秦颖;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D];河南大学;2009年
6 潘劲稳;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曙亮;我国人大代表履职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8 巫春庚;关于中苏论战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曰春;试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尹茂国;论实现“德治”的关键环节[D];延边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44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4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