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公共治理视域下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4 20:00

  本文关键词:公共治理视域下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治理 责任政府 社会问责


【摘要】:社会问责作为行政问责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主要依靠公民参与、通过民众和公民社会组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来推进对政府的问责;社会问责的实施不仅是制约政府权力,维护公民权利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我国责任政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强大动力。社会问责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公众积极进行政治参与、维护自身或公共利益,并时刻对政府行为和决策进行监督与问责;在政府方面,能够提升政府公信力,促使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提高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目前,社会问责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比较缺乏,社会问责相关机制亟待完善和发展。本文遵循“理论阐释——问题提出及分析——问题解决”的逻辑框架,首先对公共治理、责任政府和社会问责进行了理论梳理,来发掘社会问责理论的特性和内在价值;其次,通过对我国社会问责现状和困境的分析,并比较和结合国外的做法和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社会问责的对策和路径。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从公共治理和责任政府的理论阐释出发,对社会问责的内涵、理论基础、内容和价值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揭示了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发展现状,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社会问责存在的困境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职能不到位、社会问责参与渠道不畅、社会问责客体界定不清晰、社会问责制度化水平相对偏低。产生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社会问责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问责文化发展不成熟、社会问责机制缺失。第三部分在分析和借鉴国外社会问责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的完善路径,一是打造开放民主的地方行政体系,其中包括深化地方政府体制改革、提升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组织能力、构建地方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二是完善地方政府社会问责制度,其中包括社会问责的基本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和对接制度。三是健全地方政府社会问责机制,包括完善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机制、细化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程序、建立公民社会问责激励机制和援助机制;五是培育社会问责文化与提高公民问责能力。对社会问责作理论与现实的关注与分析,以此希望公民能真正实现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问责。
【关键词】:公共治理 责任政府 社会问责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3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论8-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10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意义8-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3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4
  • 1.3.1 研究思路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14-15
  • 1.4.1 可能创新之处14
  • 1.4.2 研究不足14-15
  • 第2章 公共治理与社会问责的理论概说15-26
  • 2.1 公共治理与相关核心概念15-18
  • 2.1.1 公共治理的含义与基本特征15-17
  • 2.1.2 责任政府的内涵与责任向度17-18
  • 2.2 社会问责的内涵与理论基础18-21
  • 2.2.1 社会问责的内涵18-19
  • 2.2.2 社会问责的理论基础19-21
  • 2.3 社会问责的内容与基本要素(维度)21-23
  • 2.3.1 社会问责的内容21
  • 2.3.2 社会问责的维度21-23
  • 2.4. 社会问责的价值与实践呼唤23-24
  • 2.5 公共治理领域引入社会问责的必然性24-26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的发展与困境26-35
  • 3.1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的兴起与发展26-27
  • 3.2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的类型与优势27-30
  • 3.3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发展中的困境30-33
  • 3.3.1 政府信息公开职能不到位30-31
  • 3.3.2 社会问责参与渠道不畅31-32
  • 3.3.3 社会问责客体界定不清晰32
  • 3.3.4 社会问责制度化水平相对偏低32-33
  • 3.4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困境的主要成因33-35
  • 3.4.1 社会问责法律法规不健全33
  • 3.4.2 社会问责文化发展不成熟33-34
  • 3.4.3 社会问责机制缺失34-35
  • 第4章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的完善路径35-46
  • 4.1 借鉴社会问责的国外经验35-38
  • 4.1.1 国外社会问责的主要做法和经验35-37
  • 4.1.2 国外社会问责实践的启示37-38
  • 4.2 打造开放民主的地方行政体系38-40
  • 4.2.1 深化地方政府体制改革38-39
  • 4.2.2 提升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组织能力39
  • 4.2.3 构建地方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关系39-40
  • 4.3 完善地方政府社会问责制度40-42
  • 4.3.1 建立健全社会问责的基本制度40-41
  • 4.3.2 建立健全社会问责的程序制度41
  • 4.3.3 建立健全社会问责的监督制度41-42
  • 4.3.4 建立健全政府问责的对接制度42
  • 4.4 健全地方政府社会问责机制42-44
  • 4.4.1 完善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机制42-43
  • 4.4.2 细化地方政府社会问责程序43
  • 4.4.3 建立公民社会问责激励机制和援助机制43-44
  • 4.5 培育社会问责文化与提高公民问责能力44-46
  • 结束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锦富;张芸英;;论江泽民的源头治腐思想[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8520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520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