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立法法》修改后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02:25

  本文关键词:《立法法》修改后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政府 立法权 政府规章 扩大


【摘要】:根据现代法治国家的发展规律可知,立法权在一国的政治体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立法权配置不仅与以事权和财权为核心的国家职权分配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还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立法法》修改的背景下,关注地方政府立法权的扩大问题,无疑对于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具有重大的助推意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大有裨益。“地方政府立法权”是指地方政府基于宪法法律的规定并遵循法定的程序,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同级地方性法规的相关规定和精神相抵触的前提下,拥有制定在本区域范围内适用的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包含省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和市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地方政府立法在位阶、效力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一方面区别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另一方面又有别于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的概况,阐述地方政府立法权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繁荣的发展过程。文章第二部分对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的扩大化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有其必要性,并从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和权利的关系、经济因素及立法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集权与分权平衡的价值选择应该既要“强中央”又要“强地方”,同时,市场经济下的多元利益关系需要法律规范的有效调整,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无法回应多元利益的诉求。接着分析了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可能带来立法“浪费”、立法质量上难以保障、地方保护主义加重,甚至威胁国家的法制统一等问题,我们在预测地方政府立法权可能带来利益的同时,更加应该警惕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地方政府立法权的扩大显然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为此,对其不利的一面应当加以规制和完善,本文的第三部分即为笔者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进行的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主要强调通过加强地方政府规章立法的事前及事后监督的形式,例如引入立法回避制度、探索建立立法责任制及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等确保地方政府立法的民主及高效;其次,应当对地方政府立法的权限和范围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保证立法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束缚,同时,因立法程序系针对立法过程的规范,本文强调不应造成程序“过度”,避免造成立法效率底下,脱离立法推动社会发展的本意;最后,通过加强地方政府立法与其他立法的协调,使得不会因立法主体及立法权的变化而导致立法杂乱无章,维护我国的法制统一。
【关键词】:地方政府 立法权 政府规章 扩大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5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1-12
  • 二、研究综述12-13
  •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13-15
  • 第一章 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概述15-20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立法权的内涵梳理和界定15-16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立法的主体16-17
  • 第三节 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的历史沿革17-20
  • 第二章 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分析20-34
  • 第一节 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的必要性20-27
  • 一、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需要20
  • 二、是调和政治体制和权利关系失衡的需要20-22
  • 三、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2-24
  • 四、是提升地方法制化水平的需要24-25
  • 五、是实现立法创新的需要25-27
  • 第二节 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可能引发的问题27-34
  • 一、导致立法“浪费”27
  • 二、扩容后的地方立法质量难以保证27-30
  • 三、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可能日趋凸显30-32
  • 四、法制统一面临挑战32-34
  • 第三章 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的应对34-41
  • 第一节 完善监督和管理体制34-37
  • 一、加强地方政府规章立法的事前监督34-36
  • 二、完善地方政府规章的事后监督36-37
  • 第二节 坚持适度原则37-39
  • 第三节 加强地方政府立法与其他立法的协调工作39-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培剑;;从平等的角度看地方立法权的配置[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23期

2 赵立新;;论地方立法权的谨慎使用原则[J];吉林人大;2010年01期

3 侯炳伟;;论地方立法权[J];当代法学;1987年02期

4 沈关成;对地方立法权的再认识[J];中国法学;1996年01期

5 张明艳,邱鹭风;入世后我国地方立法权行使初探——以江苏省有关地方立法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6 ;上海市探索立法“回头看”[J];浙江人大;2005年09期

7 王红乾;;地方立法权的合法定位与立法价值取向[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2期

8 本刊评论员;;为加快海西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J];人民政坛;2009年10期

9 郭万清;;应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对城市地方立法权的新思考[J];江淮论坛;2010年03期

10 刘振磊;;论“较大的市”立法权的定位与发展[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萨支辉;;从汕头“禁摩”谈特区立法的政治学意义[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呼唤县级地方立法权[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张海英;地方立法权扩大需要民意制约[N];法制日报;2014年

3 记者 王逸吟 殷泓;我国拟修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N];光明日报;2014年

4 记者 施雨岑 崔清新;地方立法权拟扩至全部282个设区的市[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程雪阳;合理扩大地方立法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佛山知名法律学者 佛山日报通讯评论员 王学堂;迎接地方立法权的降临[N];佛山日报;2014年

7 游伟;地方立法权扩大应打消公众顾虑[N];法制日报;2014年

8 冯海宁;地方立法权扩大更需民意来制约[N];人民法院报;2014年

9 冯海宁;地方立法权扩大还需用好“民意”牌[N];宁波日报;2014年

10 然玉 四川 媒体人;地方立法权扩容,,我们准备好了吗[N];长江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伟;地方立法权扩张化分析及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栾无寒;地方立法权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邓艺菊;欧洲国家地方立法权配置的宪法模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杨妮;地方立法权主体扩容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影响之前展[D];山东大学;2016年

5 雷婉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钟志勇;《立法法》修改后我国地方政府立法权扩大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晓谦;论我国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合理配置[D];苏州大学;2007年

8 林春成;东莞申请地方立法权的考察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程庆栋;我国地方立法权的配置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李政;行政法上“较大的市”增设标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537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537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