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法治文明观探析
本文关键词:董必武法治文明观探析
【摘要】:董必武同志在长期领导我国法制建设工作期间,就法治文明方面阐述了一系列观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法治文明的前提,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文明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是实现法治文明的重要条件,完善司法程序是法治文明的保证等。他的法治文明观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重要来源。
【作者单位】: 新乡学院历史系;
【关键词】: 董必武 法治文明观
【分类号】:D920.0
【正文快照】: 董必武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先驱和司法工作的奠基人。他在长期领导法制建设工作期间,就法治文明方面阐述了一系列观点,形成了他特有的法治文明观。本文拟就此作一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法治文明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彭凤莲;依法“严打”: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的统一[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张俊杰;;中国共产党执政体系中的党组制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历史地位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刘风景;;司法理念的除旧与布新——以1952年司法改革对旧法观点的批判为素材[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6 刘春萍;;法治原则在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嬗变[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7 冯祥武;;《劳动合同法》遭受批判的原因评析——基于政治法律学的宏观视域[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8 熊文钊;郑毅;;以董必武“党政分开”思想考量“县委书记高配”问题[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9 王浩雷;董必武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J];北京党史;2001年02期
10 吴继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述论[J];北京党史;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祺国;;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夏勇;;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从“改革宪法”到“宪政宪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周志刚;;近代中国私立中学的政治参与(1903-1936)[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8)——中国民办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张新华;;《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彭锡华;;取消审判委员会制度之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孙泽学;;简论当代中国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949~1976年中国的一个侧面[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怀安;;我国法治的先驱和奠基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9 陈守一;蔡定剑;;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学习笔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沈宗灵;;董必武关于法制的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涛;检察建议法制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坤洋;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成林萍;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及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韩颖;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李雅云;中国共产党领导司法的历史嬗变[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唐政;新中国建立以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历程及经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焦应达;苏联法学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颖;苏联法概念在中国(1949-1958)[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丕森;地方政府接受人大监督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伟;审判委员会议案机制中证据规则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陈松松;中国共产党老干部政策的历史演进[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建波;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大维;关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静;审委会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云雷;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杨帅;苏区司法体系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二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段元超;论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和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显明,范进学;法治文明: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陈光斌,徐丹娅;新经济对中国法治文明的挑战[J];经济论坛;2001年02期
3 秦策;世界历史与法治文明的传播[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4 何序哲;;法治文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汪晓华;国外法治文明成果和教训[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成礼,张天学;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的路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我们离法治还有多远?[J];小康;2008年02期
8 刘建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法治文明建设[J];发展;2011年04期
9 李刚;邢学旗;;法律信仰的意义和理由[J];法制与社会;2011年17期
10 王军;高举十六大旗帜 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明[J];理论建设;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颖;;浅论董必武的法治文明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2 刘瀚;;弘扬法治文明 建设法治国家——学习董必武法制思想的几点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3 孙国华;冯玉军;;论董必武的法治文明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4 周海;;浅论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当代法治[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5 孙育玮;;培育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都市法治文化[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李妍;;贵州省法学会宪法法理学年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法治保障[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赖梁盟;;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季长龙;;董必武立法思想的三个维度与当下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9 赵小毅;常桂祥;;和谐社会的法治建构[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10 孙丽岩;赖运彩;;论董必武的群众路线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小康社会与法治文明[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王歌雅;隐私保护与法治文明[N];光明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刘 岚;“与各国同行共享法治文明的成果”[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法治符号的滥用与不足[N];北京日报;2007年
5 彭何芬 本报记者乐欣;博采众长 传承法治文明[N];检察日报;2002年
6 徐显明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和谐社会与法治[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7 CBN记者 赵杰;江平:法治文明与经济成长再反思[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与社科院法学所联合培养博士后 陈惊天 张吉喜;共话法治文明与公平正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9 刘仁文;符号与法治[N];法制日报;2007年
10 邓少岭;增强法治文明的法理支撑[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宁;我国法治文明建设中人文精神的构建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2 任超;西欧中世纪法律职业阶层的兴起[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蔡旭峰;法治社会与私权保护[D];北方工业大学;2008年
4 白志强;清末司法改革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陈秀玲;传统的重构和整合[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缪文升;法的基本价值实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田莉姝;中国封建主流法律思想演变之规律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8 陈鲲;论北魏法律的二元一体化[D];海南大学;2013年
9 马金锁;试论“清末修律”与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李杰;新型农民法律意识培育的法哲学思考[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90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59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