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8:26
本文关键词:我国的地方政府创新研究
【摘要】:创新改变中国,这是三十多年以来中国政治与经济发展得到的最宝贵经验。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优化,规模浩大、形式多样的地方政府创新活动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诸如参与式决策、民主恳谈会、政务微博、政务超市等地方政府创新活动,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各地得到复制、推广和完善。然而,随着地方政府创新现象的扩展和蔓延,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浮现,突出表现在:地方政府创新内在动力严重不足;“昙花一现”和“一枝独秀”,导致地方政府创新难以持续和难以推广:“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最终“偃旗息鼓”、“人走茶凉”。地方政府创新就是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其主要目标有:民主、法治、责任、服务、效益、专业、透明、廉洁。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地方政府创新可以分为:政治改革类、行政改革类、公共服务类和社会治理类。本文在对七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159个入围项目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主要类型、热点领域及创新动因等内容。本文根据对地方政府创新驱动机制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将影响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分为两大类、四个方面:问题驱动型与利益驱动型、精英驱动型与大众驱动型。并根据多个政府创新奖的案例分析,从中得到结论:中国的地方政府创新活动来源广泛,发展迅速,且以公共服务类为主,新媒体运用逐年增多;地方政府创新以问题驱动为主,且蕴含非常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一把手在政府创新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地方政府创新产生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做好顶层设计的整体规划和缺乏制度对接。通过对地方政府创新的困境原因探究,提出了完善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四个维度的针对性的对策:在参与主体维度上,扩大参与,形成多样性治理;在组织维度上,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对接;在实施维度上,走法治化和渐进式道路,强化人才培养;在扩散维度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地方政府创新之间的互动与学习。政府创新是公共管理的重点领域,也是公众热议的焦点。而地方政府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的排头兵、政府改革的试验田。中国的地方政府创新背后必然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多案例分析,梳理出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典型问题,试图探寻背后的运行逻辑,也希望能对未来的地方政府创新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地方政府 政府创新 行政改革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6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一、研究背景10-12
- 二、研究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
- (二) 现实意义12-13
- 三、研究现状13-16
- (一)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二)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四、研究框架16
- 五、主要研究方法16-18
- 六、创新之处与不足18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创新的内涵及现状18-28
- 一、地方政府创新内涵的界定18-20
- (一) 地方政府创新内涵18-19
- (二) 地方政府创新的类型与具体内容19-20
- 二、地方政府创新的热点领域20-24
- (一) 政治改革类20-22
- (二) 行政改革类22-23
- (三) 公共服务类23-24
- (四) 社会治理类24
- 三、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特点和趋势24-28
- (一) 来源广泛,整体质量逐步提升24-25
- (二) 以公共服务类为主,社会治理类增多25-26
- (三) 地域差异和层级差异大26-27
- (四) 网络技术尤其是新媒体在创新中的运用增多27-28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28-35
- 一、地方政府创新驱动的作用机制29-33
- (一) 问题驱动型29-31
- (二) 利益驱动型31-33
- 二、地方政府创新驱动的推动主体33-35
- (一) 精英驱动型33-34
- (二) 大众驱动型34-35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困境及原因35-41
- 一、地方政府创新发展的困境35-38
- (一) 地方政府创新内在动力不足35-36
- (二) “昙花一现”:地方政府创新难以持续36-37
- (三) “一枝独秀”:地方政府创新难以推广37
- (四)官僚制路径依赖:地方政府创新是"政治秀"37-38
- 二、地方政府创新陷入困境的原因38-41
- (一) 直接原因38-40
- (二) 深层次原因40-41
- 第五章 地方政府创新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41-47
- 一、在参与主体维度上,扩大参与,形成多样性治理41-42
- (一) 国家和社会协同治理41-42
- (二) 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42
- 二、在组织维度上,注重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对接42-44
- (一) 做好地方政府创新的顶层设计42-43
- (二) 进行制度对接,实现地方政府创新制度化43-44
- 三、在实施维度上,走法治化和渐进式道路,强化人才培养44-45
- (一)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流程再造44
- (二) 由“人治”走向“法治”,走渐进式道路44-45
- (三) 培养创新精神,强化人才培养45
- 四、在扩散维度上,强化激励机制,推动地方政府互动与学习45-47
- (一) 强化激励机制,推动地方政府间良性竞争45-46
- (二) 加强宣传与推广,实现政府创新的有效扩散46-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 (159个案例样本)51-55
- 致谢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陈家刚;地方政府创新与治理变迁——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比较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4年04期
3 杨雪冬;;简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的十个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01期
4 陈雪莲;杨雪冬;;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3期
5 杨雪冬;;过去10年的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评价[J];公共管理学报;2011年01期
6 马骏;刘亚平;;为什么研究美国进步时代改革?[J];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02期
7 韩福国;瞿帅伟;吕晓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持续力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09年02期
8 吴建南;李贵宁;侯一麟;;财政管理、角色冲突与组织绩效——面向中国乡镇政府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9 吴建南;马亮;杨宇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特征与绩效——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多案例文本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8期
10 彼得·斯宾克,杨雪冬,陈家刚;改革地方公共管理的权利路径:巴西的经验[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雪莲 编译;[N];学习时报;2009年
,本文编号:86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6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