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都水族村规民约探析
本文关键词:贵州三都水族村规民约探析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律在基层不断得到普及,使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入基层,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普遍适用。兼具稳定性和普遍性优点的国家法律在民族地区适用的过程中,民族地区因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现实生活的多样性使法律的缺点不断凸显。传统习惯法因来源于村民日常生活而让村民易于熟悉和掌握,而法律的严格程序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在长期适用的过程中,给民族地区村庄的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村规民约部分内容来源于少数民族的习惯法,这一特点让村民熟悉和易于运用,在农村的社会秩序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文化基础。民族地区的村委会的组成成员由村民根据选举法选举产生,因此与村民有密切的联系,在运用国家法律维护村寨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村委会在工作中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民间法和国家法,让村规民约更容易得到民众的遵守和运用,且经过由村规民约调整的村民的纠纷也容易得到修复,对维护乡间传统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法律尚未完全控制乡村秩序的阶段,民族习惯法尚未完全消退的时期,研究具有民族习惯法内涵,又得到国家支持和认可的村规民约,让传统习惯法在新的意义上,成为现代文明所包容的文化。法律在基层不断推进,民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逐渐增强,但因法律本身的特点和民众法律素质的关系,对法治思维的形成需要从传统向现代思维转变的过程,需要在传统的半熟人社会中的传统社会关系下,注入民主与法治的新鲜血液。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的研究与剖析,让村规民约维护少数民族地区优良的社会秩序和依法治国的推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族是我国具有文字的重要的少数民族,其历史发展使其具有浓郁灿烂的水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水族习惯法,其所在的三都地区的村规民约也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新常态下,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对少数民族地区村规民约内容和作用进行剖析,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庄治理在依法治国的环境下有着新的意义,也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本土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完善和发展方面提供重要价值。本文分为引言和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采取措施,研究对象的选择。第一部分为村规民约的概述,将对村规民约的定义和属性进行分析,介绍村规民约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介绍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内容,将从法律法规对村支书和村委会的规定进行分析,进一步从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主体、影响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主要因素、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进行分析。内容方面通过介绍村规民约在森林保护、环境卫生、社会治安、防火、公序良俗、公共事业等方面内容,并针对村规民约在水族地区的纠纷解决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调查中的实例,提出村规民约中的作用。第三部分介绍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在纠纷中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将从三都水族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调适的问题进行展开讨论,描述存在的冲突与互补,打造国家法律与具有习惯法的水族的村规民约为共创法治社会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第四部分解决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从村规民约的制定更加注重水族的坏境,让村规民约真正接近水族社会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民众的自觉遵守。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规范,维护村庄良好秩序;第二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村民纠纷的解决,丰富村民纠纷的解决方式。第三发扬基层民主治理的作用,让村民在村规民约制定的过程中享受到民主和法治发展带来的成果,自觉履行自己制定的契约,成为村规民约的制定者和践行者:第四发挥村规民约对民族事务的治理的作用,合理有效地平衡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的力量,高效地处理民族事务。
【关键词】:村规民约 基层民主 多元纠纷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42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5
- (一) 研究缘起和研究对象的选择10-11
- 1、选题缘由10
- 2、研究对象的选择10-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国外对村规民约的研究现状11-12
- 2、国内对村规民约的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方法及采取的措施13-15
- 1、研究方法13
- (1) 实证研究13
- (2) 规范分析法13
- 2、实施方案和采取的措施13-15
- 一、村规民约的概述15-18
- (一) 村规民约的定义及属性15-16
- 1、村规民约的定义15
- 2、村规民约的属性15-16
- (二) 村规民约的历史发展16-18
- 二、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及内容18-27
- (一) 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18-20
- 1、村规民约的制定主体18
- 2、影响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内容的因素18-19
- 3、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19
- 4、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的规范性问题19-20
- (二) 三都水族村规民约的内容20-27
- 1、对森林保护的规定20-21
- 2、环境卫生的规定21-22
- 3、对社会治安的规定22
- 4、防火的规定22-23
- 5、公序良俗23-24
- 6、公共事务管理方面24-27
- 三、三都水族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及调适27-38
- (一) 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对村内纠纷的解决27-29
- 1、国家司法机关运用法律对纠纷的解决27-28
- 2、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对纠纷的解决28-29
- (二) 从国家法到水族习惯法再到水族村规民约29-31
- 1、国家法的相关问题讨论29-30
- 2、三都水族习惯法的相关问题30-31
- 3、民族习惯法与村规民约31
- (三) 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冲突31-34
- 1、村规民约的责任承担过重的问题31-32
- 2、重义务轻权利问题32
- 3、村委会的权力缺乏制约和限制32-33
- 4、内容违法的问题33
- 5、村规民约影响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问题33-34
- (四) 村规民约与国家法的调适34-38
- 1、村规民约与国家法调适的理论问题34
- 2、村规民约与国家法调适的具体内容34-38
- 四、三都水族村规民约良性运行的建议38-43
- (一) 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作用38-39
- (二) 让村规民约内容丰富多元纠纷的解决机制39-40
- 1、三都水族村规民约对村民之间的纠纷解决的必要性39
- 2、多元纠纷解决方式的运用39-40
- (三) 让村规民约对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40-41
- (四) 发挥村规民约在民族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作用41-43
- 注释43-45
- 参考文献45-47
- 附录——笔者收集的部分村规民约47-55
- 板料村村规民约47-49
- (板告村村规民约)49-50
- 水各村村规民约50-53
- 中和镇水根村卫生公约53-54
- 板光村生态环境保护公约54-55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5-56
- 致谢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牟廉玖;浅议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几个观念问题[J];政策;2003年02期
2 阿地力江·阿布来提;;少数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治理浅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4期
3 程明贵;;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上[J];中国民族;1984年02期
4 钟华文;;思想再解放一些[J];中国民族;1984年06期
5 温宗贵;着眼特点 着眼发展──’97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与党风廉政建设研讨会简述[J];民族工作;1997年12期
6 张翼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研究[J];商;2013年22期
7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业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若干问题的报告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年20期
8 方盛举,何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环境分析[J];思想战线;2000年03期
9 钱红;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问题[J];创造;2000年06期
10 鲁彩荣;“三个代表”思想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尧舜;;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问题与对策[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王丽丹;;试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康”建设[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罗用能;;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思考[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4 张应强;;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都市成长[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5 胡鞍钢;温军;;入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韦黔湘;;少数民族地区素质教育探索点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7 杨光明;;少数民族地区人才资源行政管理散论[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田欣;;在第三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A];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2011年刊)[C];2011年
9 陈再祥;龚亚芬;;生态文明视野中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调适[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10 吴道军;;贵阳市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山峰;鼓励大学生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N];光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布阳;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支持力度[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记者 杨极思 王强;少数民族地区报业研究会年会在吐召开[N];吐鲁番报(汉);2007年
4 记者 雷柯;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N];光明日报;2009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吕瑞东;少数民族地区 应享特殊待遇[N];吉林日报;2010年
6 乌鲁木齐保监办;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调查[N];中国保险报;2003年
7 杨正学;浅议和谐社会执政理念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N];楚雄日报(汉);2005年
8 杨建新 丁建伟;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的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李相栋;如何开拓少数民族地区县域保险市场[N];金融时报;2005年
10 王宗礼;政治文明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Bobby Gene Jones III;全球化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熙Y@;少数民族地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时志翠;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刑事陪审制度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静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3 张露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机关领导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4 杨明娟;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峰;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吴龙花;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古典诗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海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周星艺;阿坝州M县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杨岩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党支部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9 范春玲;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宣传思想工作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10 赵淑芳;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群众路线的挑战与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675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867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