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本文关键词:浅析人大代表的专职化
【摘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对人大代表兼职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人大代表专职化并不是我国人大体制改革的唯一路径选择,文章以当前人大代表兼职制度存在的困境为出发点,汲取人大代表专职制的一些合理思想内核,对实行专职化的途径以及相关的制度建设做深入的探讨,探索兼具科学性及可行性的路径。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
【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大代表 专职化
【分类号】:D622
【正文快照】: 一、兼职代表制设计的初衷人民代表大会是组织人民当家作主和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的适当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1]根据宪法和法律,人民当家作主是通过人大代表集体行使国家权力来实现的。在我国,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关的部分专职组成人员外,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邹平学;完善人民代表选举产生机制的若干思考——为纪念人大制度50周年而作[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2 张惠敏;;我国人大代表代表性缺失分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3 丁建军;构建新型党政关系的几点思考[J];人大研究;2005年02期
4 伍小聪;许依婕;;质疑“人大代表专职化”[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4 项志友;马珊;;论法治的人性基础——兼论中西人性观对法治的影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5 王圣扬;董琼;;论刑事诉讼中的控辩平衡原则[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桂在泓;王平;;论当代中国政府能动性的发生与制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陈德峰;;中国宪政文化简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曹晓东;张清;;浅议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平;林萍;;村民自治视阈中的协商民主[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张睿丽;;议会政治:宪政民主的运作[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A];北京高校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生第二次论坛--“现代民主与行政法”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6年
6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8 田山俊;;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观与哲学观的角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学强;;颜元与卢梭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宇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法律探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U,
本文编号:910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1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