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储备制度法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8 11:24
本文关键词:中国土地储备制度法律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资源,任何人类生产性、生活性活动都要在土地上进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地球整体的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并且土地附着在地球表面,位置固定,不同地域的土地质量有好有坏,加之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土地资源愈显珍贵,成为制约一个国家繁荣与昌盛的关键因素。“土地乃财富之母”,人类内在的趋益性推动着对土地资源无限的占有欲望,且不论全球范围之内,单看一国之中,围绕土地的产权、管理和利用等方面而进行的博弃和斗争日渐繁多,已经成为一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冲突的导火索之一。经济社会日益发展,原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也应需求发生了变迁,“城市经营”理念随之更新,土地市场日益完善,在这种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与推动之下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应运而生。虽然各地政府建立的土地储备制度模式不一,利益诉求也不同,但土地储备制度确实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蔚然成风。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在这十多年中发展较快,土地储备制度被定位于政府垄断土地供给市场、显化国有土地价值、调控房地产宏观经济以及防止土地执法领域腐败现象。无疑,土地储备制度的这种定位满含着中央政府的美好期许。然而,美好的期许在实践中偏离了方向,制度设计的初衷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践行,土地储备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负面影响远远超过正面影响,一时间异议四起。 宪政是一种政治形态运行的过程,它是专制政体的对立物,宪法是其前提,民主政治在其中居于核心位置,法治是它的基石,其通过限制国家的权力来实现保障人权的目的。由此可见,从定义上来讲,宪政所表达的这样一种精神的确与土地储备制度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稍不留心就会产生冲突与矛盾,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所以笔者用宪法精神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进行考量也有了理论创新的动力。在我国,要充分践行宪法所表达的精神,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就必须在土地储备这样一项制度中所涵盖的复杂的权力(权利)利益阵营中找准方向,切实做到“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 本文从宪政角度入手,结合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实践状况对其进行讨论,希望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论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作者在第一部分描述了目前土地储备制度备受争议的一些表现,并且简要介绍了国外、国内对此项制度研究的概况。论文的第二部分阐述了土地储备制度的概念,并且深入分析了土地储备制度与宪政的关联性。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从公众参与、财产权、依法行政、权力制约四个微观面分析了中国土地储备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与宪政理念的脱节。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对储备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权力异化现象从主体、客体以及方式三个异化方面进行全面以及深刻的检讨。论文的第五部分,笔者首先介绍学者对于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是否应该存在的观点,而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认为土地储备制度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基于宪政理念与精神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革这项制度的建议。论文的第六部分是结语,作者怀着希冀之心表达了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改革与完善的期盼与展望。
【关键词】:土地储备 宪法精神 权力异化 改革与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问题的提出:土地储备制度备受争议11-13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3-17
- 1.2.1 国外对土地储备研究的概况13-15
- 1.2.2 我国对土地储备研究的概况15-17
- 1.3 研究路径方法17-18
- 2 土地储备制度基本阐释18-26
- 2.1 概念分析18
- 2.2 土地储备制度与宪政的关联18-26
- 2.2.1 宪政与其价值目标18-20
- 2.2.2 将土地储备制度纳入宪政视阈的必要性20-26
- 3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设计的不足26-34
- 3.1 从公众参与的角度分析26-28
- 3.2 从财产权的角度分析28-30
- 3.3 从权力制约的角度分析30-31
- 3.4 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分析31-34
- 4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实践中的异化现象34-40
- 4.1 权利主体的异化35-36
- 4.2 权利客体的异化36
- 4.3 权利行使方式的异化36-40
- 4.3.1 土地储备机构土地储备过程中压低成本37-38
- 4.3.2 土地储备机构在出让过程中哄抬价格38-40
- 5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改革与完善40-46
- 5.1 学界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观点40-41
- 5.1.1 赞同说40
- 5.1.2 反对说40
- 5.1.3 改革与完善说40-41
- 5.2 改革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方案41-46
- 5.2.1 明确土地储备立法依据41-42
- 5.2.2 制定统一的土地征收法42-43
- 5.2.3 制定统一完备的土地储备法律规范43-46
- 6 结语:展望中国土地储备制度46-48
- 参考文献48-5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曙光;论宪法与私有财产权保护[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2 许章润;;地权的国家德性[J];比较法研究;2010年02期
3 王家庭;张换兆;;国外土地储备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林来梵;针对国家享有的财产权——从比较法角度的一个考察[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5 郭道晖;;宪政简论[J];法学杂志;1993年05期
6 韩大元;私有财产权入宪的宪法学思考[J];法学;2004年04期
7 曾玉丹;;国内外土地储备研究进展综述及展望[J];国土资源导刊;2007年03期
8 陈建设;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实现政府垄断土地机制[J];经济问题;2001年01期
9 华尔特·墨菲;张千帆;;宪政主义[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杨峰;;宏观调控视角下我国土地储备法律制度的完善[J];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国涛;中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宪政分析[D];郑州大学;2011年
2 王欣桓;对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法律问题的评析[D];山东大学;2011年
3 申毅;我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实施中的政府角色[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35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935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