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机制及路径
本文关键词: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机制及路径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人口红利。然而,近年随着人口老龄化、国际劳动力接轨等因素,使第一次人口红利快速消损。本文正以红利漏损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化、工资、年龄、保险体系、土地流转以及产业结构等六种红利漏损。不管是数量型的、质量型的还是结构型的红利漏损其实都属于潜在人口红利,并依托供需模型分析了其形成机理,最后对于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系;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潜在人口红利 现实人口红利 红利漏损
【分类号】:C924.24
【正文快照】: 一、文献回顾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2010年进行的,公布的老年人口比重高达8.9%。事实上,中国早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比重就达到了7%,标志着中国当时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众多有识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卜志明;;浅议中国人口红利期结束出现刘易斯拐点时的经济转型[J];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03期
2 黄润龙;;“人口红利”质疑:虚化了人口与经济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08期
3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04年02期
4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数量界定、经验观察与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5年06期
5 杨英;林焕荣;;基于理性预期的第二人口红利与储蓄率[J];产经评论;2013年02期
6 吕宏玉;;二次人口红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内涵和机制[J];商业时代;2014年20期
7 穆光宗;;中国的人口红利:反思与展望[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艳波;;从“奥肯定律失灵”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7期
2 李杨;;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的机遇抑或挑战[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3 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in China:Present and Future[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4 李金龙;郭凌燕;;应对未来人口结构危机的若干新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4期
5 李魁;;劳动力负担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6 孙祁祥;朱俊生;;人口转变、老龄化及其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J];财贸经济;2008年04期
7 徐晟;;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国际收支的传导机制:中国人口红利的削减与国际收支双顺差[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8 吕冰洋;禹奎;;我国税收负担的走势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9 张彬斌;;新中国60年人口发展轨迹:兼谈中国未来劳动力供给[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10 郑谦;奚雷;;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吕品;林芳;;中国“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储蓄和劳动力供给的实证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通屏;;从抑制消费到刺激消费——人口转变与中国消费制度变迁[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胡云超;;劳动力市场发育发展中的积极就业政策问题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4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5 楚尔鸣;马永军;;消费增长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吗?——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1期[C];2009年
7 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刘永平;陆铭;;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基于家庭养老视角的理论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4期[C];2008年
9 刘月;;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分析[A];《劳动保障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玉香;人口老龄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士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柯;经济增长中的“比较优势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松年;经济结构性失衡与住宅价格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红强;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俊;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及其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伟伟;外资代工模式下本土企业升级的市场环境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朱秋琪;人力资本促进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赵书男;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4 田步伟;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超;人口结构视角下的“人口红利”效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任云;中国人口结构转型与政府教育投入[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易会俊;2010-2020年浙江省劳动力供求预测[D];浙江大学;2011年
8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9 章亚男;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戴心悦;年龄结构与经济增长[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星;;论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的经验关系[J];当代经济;2008年07期
2 王文举;范合君;;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3 陈松;刘海云;;人口红利、城镇化与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6期
4 陈友华;近喜远忧的持续超低生育率——以苏州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靳卫东;;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转化的动态匹配效应——就业、增长和收入分配问题的评述[J];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6 祝丹涛;;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和全球经济失衡[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年02期
7 蔡f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8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9 孙自铎;;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了吗?——兼论经济增长人口红利说[J];经济学家;2008年01期
10 汪伟;;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与中国高储蓄[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学辉;人口红利、养老保险改革与经济增长[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友文;“人口红利”期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强身;庄锴;;金融漏损效应与中国转型经济增长[J];晋阳学刊;2010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帆;毋焱;刘志强;邓勇;;中国供水系统漏损监控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与应用[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5:水专项——饮用水安全主题[C];2012年
2 陈周青;;供水管线的漏损若干成因与对策措施探讨[A];饮水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学术年会水利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李丹军;;试论运用舍本逐末基模破解理赔利益漏损难题[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4 杨帆;陈佑民;毋焱;王书深;;持续控制漏损的关键技术《供水管网DMA分区定量漏损监控管理系统》[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08:城镇综合节水与漏损控制[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白秀喜;标本兼治抓漏损[N];中国建设报;2003年
2 特约评论员 梅新育;防范宏观调控的“效果漏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佳;基于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的城镇煤气管道漏损分析与寿命预测[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27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02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