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百万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差异与综合治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口超百万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差异与综合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超百万少数民族 出生性别比 区域差异 综合治理
【摘要】:以全国"四普"至"六普"数据为依据,以超百万人口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分析各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态势、典型特征及分孩次变化规律。我国人口过百万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持续升高,地理区域差异大,随孩次递增出生性别比攀升明显,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出生性别比呈正相关变化。分析了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制定具有民族特色的长效治理机制、提高女性生存能力与社会地位、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等治理措施。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口研究所;
【基金】:云南大学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目前,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依然未出现下降迹象,虽然2010年百万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没有超出115,但即使按照出生性别比发展一般规律——越是接近正常值,其下降难度越大,少数民族出生性别比问题不容忽视。在距离“十二五”末不到1年的时间,要实现全国达成第二步综合治理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荣清;;西藏人口死亡率水平及其特点[J];中国藏学;1993年01期
2 顾宝昌;;关于出生性别比问题:成因与反思[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丽萍;;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生育水平变化的历史回顾[J];人口与经济;2006年05期
4 张丽萍;;中国少数民族孩次递进生育性别比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9年05期
5 李涌平;胎儿性别鉴定的流引产对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3年05期
6 解振明;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J];人口研究;2002年05期
7 宋全成;文庆英;;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人口社会学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张丽萍;;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06年01期
9 乔晓春;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1期
10 薛福根;曾德冬;;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人口普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任强;高龄老人1910-1969年间出生子女性别比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汤兆云;张赛群;;福建省出生性别比:现状,原因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杨桂英;;浅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杨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5 叶文振;男女平等:一个多维的理论建构[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6 黄宇;;中国女童权益保护的现状与推进[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2期
7 杨军昌;王希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出生性别比失调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8 牛艳军;牟宇峰;;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差异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3期
9 杨雪燕;李树茁;龚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与男孩偏好:基于治理的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6期
10 陈婷婷;叶文振;;中国出生性别比城乡差异的社会性别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汤兆云;;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魏国英;;“性别生态”失衡问题刍议[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汤兆云;;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基本态势及其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致江;;对我国光棍与光棍村现象出现原因的解析与对策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W,
本文编号:1272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27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