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现状、功能及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3 16:27

  本文选题:流动人口 + 家庭功能 ; 参考:《西北人口》2013年02期


【摘要】: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入访谈资料,本文对江苏流动人口家庭生活状况、功能及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中夫妻双方或夫妻双方与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在外出工作地的达72.8%。家庭平均年收入为(4.8±3.7)万元,96.5%的研究对象认为其家庭收入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家庭总的功能测量结果良好,平均得分为(2.08±0.36)分,但在户口、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协商解决大事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江苏流动人口在基本解决生存问题的同时,主要面临着家庭发展问题,具体表现为:(1)技能培训不足,就业渠道单一。(2)劳动强度较大,返乡频率较低。(3)教育功能弱化,赡养功能缺失。(4)家庭保障有限,社会支持不足。为促进流动人口家庭和谐幸福,针对现存问题与发展需求,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family living conditions,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72.8% of the subjects lived and lived together with their children. The average annual income of families was 4.8 卤3.7) yuan or 96.5%. The subjects thought that the household income could satisfy or basically satisfy the daily living expenses. The average score was 2.08 卤0.36, 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household registration, education level, economic income, living condition and family members' level of negoti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in Jiangsu is mainly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family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lack of skills training, the large labor intensity of single employment channel, the low return frequency and the weakening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Lack of support function. 4) Family security is limited and social support is insuffici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and happy families of floating popul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needs.
【作者单位】: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人口经济系;中国药科大学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及家庭问题研究”(09SHA002)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D/2009/01/080)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C9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承宽,何方芳,周建芳;昆山市流动人口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向军;常熟市流动人口生活现状、主要困境与管理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朱秋明;城市流动人口与和谐社区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文;Conners问卷评价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应用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年05期

2 梅文华,张燕,张红忠,梁晓红,叶浩森,邝忠荣,周瑞儒,林梅英;珠海市4~5岁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年04期

3 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4 余红平,刘筱娴;儿童行为问题[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2期

5 李智永;文江舸;王春南;张雪娇;刘淑华;;沈阳市716名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2期

6 段成荣;省际人口迁移迁入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2001年01期

7 李萌;劳动力市场分割下乡城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布与收入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人口研究;2004年06期

8 周皓;梁在;;中国的返迁人口:基于五普数据的分析[J];人口研究;2006年03期

9 段成荣;孙玉晶;;我国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历史变动[J];人口研究;2006年04期

10 陈玉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J];教育探索;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健夫,彭启鹏,黄春红,刘建民,钟作勇;广东流动人口问题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3年03期

2 李建璋;;流动人口别样的生存方式[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年01期

3 李文耀;;实现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的“一基三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9年03期

4 黄公元;经济流动人口对我国人口控制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5 高振民;城市类型与外出流动人口的特征[J];中国人口科学;1989年03期

6 曾艳红;武汉市与其它大城市流动人口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7 何金定;从几个大城市看我国流动人口的特征影响及对策[J];南方人口;1998年03期

8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通知[J];浙江政报;2001年34期

9 张春林,王世福;建立流动人口综合服务新机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09期

10 谌新民,吴森富;流动人口的结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艳;;广东省流动人口浅析[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苗瑞凤;;农村进城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性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3 蔡蓉;方晓义;;流动人口主观生存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陈颐;;流动人口实际生育规模与人口控制——基于厦门市与全国外出打工人口调查样本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永浮;周成虎;鲁奇;;北京市流动人口的预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德;朱查松;;上海浦东新区流动人口集聚的消极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杜瑜;王传胜;樊杰;;外部性作用下广东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耀方;方晓义;熊青;李晓铭;;流动人口歧视意识的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郑利;;西部流动人口健康问题初探[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陈少君;戴新民;李顺来;纪红;;流动人口的性观念与性行为——对武汉市汉正街流动人口的性剖析[A];湘鄂赣首届性与生殖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杞绍海;禄丰县完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措施[N];楚雄日报(汉);2008年

2 通讯员 张美琴 记者 骆战红;玉环——推行流动人口计生双向协作管理[N];台州日报;2008年

3 慕川;同城·同爱[N];徐州日报;2008年

4 席波 崔丙申;鹤壁“温暖工程”惠及流动人口[N];中国特产报;2008年

5 江苏省无锡市人口计生委;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N];中国人口报;2008年

6 通讯员 杨立强 特约记者 钱宪庚;有人管事 有钱办事 有章理事[N];中国人口报;2008年

7 凉州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郑宏元;凉州区人口计生局多措并举温暖返乡人[N];武威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刘新华;阿克陶县多措提升城镇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水平[N];克孜勒苏报;2009年

9 陈楠半;临夏市城南办五措并举服务流动人口[N];民族日报;2009年

10 柴振国;十一团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N];兵团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不都艾尼;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马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李旭东;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空间结构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春兰;大城市人口空间演变的政治社会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传林;市场经济进程中的中国人口流动问题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9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10 金小桃;战略管理视角中的人口发展治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蕾;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邬友;牧区城镇流动人口调查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3 韩全芳;流动人口行为变异及其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路;广东省流动人口迁移原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王薇;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分析[D];南开大学;2008年

7 徐丽娟;社区外来流动人口的代际生育意愿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文哲;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云娜;基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流动人口就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韦小丽;福建省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的分类分区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5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1925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