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的低生育率对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
[Abstract]:China has been carrying out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nce 1978. In the past 35 years, with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40 years of family planning practice, the fertility level of women has also dropped to a historic low. 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women's fertility rate continued to decline, and its impact on population changes will have a profound and lasting impact on China's long-term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 impact on China's population changes is that the annual net population increase is gradually decreasing, China is moving towards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 ageing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s becoming less.
【作者单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
【分类号】:C924.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丽丽;;中国生育问题研究综述:2006—2007[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晶晶;;从中国的人口现状看现行的生育政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郎清义;王明霞;;河南省稳定低生育水平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王涤;;关于调整中国生育政策需要解决的几个基本认识问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郭志刚;;中国的低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问题[J];学海;2010年01期
6 陈正;人口生育政策的评价方法研究[J];人口学刊;2000年05期
7 顾宝昌;;对人口的客观规律性要抱有敬畏感——读“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3期
8 王金营;徐蕾;杨江澜;李颖;王春蕊;;中国农村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转变的考察——基于对河北承德、邯郸两地区实地调查的比较[J];人口研究;2008年05期
9 于学军;中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J];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02期
10 王金营;;中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动考证和未来人口发展的策略选择[J];人口学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维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促进福利增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2 井百祥;刘长庚;孙红玲;;重塑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配置模式[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胡曙光;;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一种政治经济的解释——兼论当前投资过热问题[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张肖敏;;加强生育政策和老龄化问题研究[A];江苏老年学研究论文选集(2007-2008)[C];2008年
7 ;邱晓华:中国经济没有过热 明年增幅将超8%[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8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的政治经济学解释[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一辑)[C];2008年
9 刘佛丁;;对20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新估价——评罗斯基著《战前中国经济增长》[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10 桑百川;;中国经济增长:困难与前景[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肖中洁;“中国人口十年内将负增长,现在不放开生育政策更待何时”[N];东方早报;2011年
2 见习记者 武耀琳;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水平大提升[N];朔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金艾;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王羚;中国生育政策风向有变 生还是不生,生育意愿说了算[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5 省人口计生委主任 杨云彦;认真学习贯彻新《条例》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N];湖北日报;2008年
6 邬沧萍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进一步稳定生育政策[N];中国人口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刘利民 本报通讯员 韩应珂 张明伦 程相嵩;甜密的事业 辉煌的历程[N];济宁日报;2010年
8 魏萍;翻两番目标考验人口意识[N];健康报;2007年
9 通讯员 刘雁飞;市人口计生委努力打造优质服务窗口[N];驻马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宜秀萍;全力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N];甘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晓春;中国人口普查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1994年
2 周江涛;1990年代中国经济社会因素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钱明亮;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人口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林峰;中国经济增长的阻滞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沈宗范;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以及外资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朴美兰;民族学视野下的延边朝鲜族人口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凯;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洪娜;中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煜程;我国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的出生性别比变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晓庆;“二胎”生育政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郝彬;1980年代我国生育意愿对生育政策的影响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3 陈国柱;不同生育政策对湖南省人口发展趋势影响的预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玲;县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黄旭良;苏州市人口变动的数理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鞠德珩;完善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丽妍;欧洲典型国家生育水平变动后果及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丁娟;人力资本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维祥;超低生育率现象及其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0 郑丙浩;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51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45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