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人口素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6-29 14:35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相对完善、全面、科学的“小康社会”理想,是今后20年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本文从人口素质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入手,对我国人口素质状况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提高国民素质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明确指出: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小康社会的终极目标,提高人口素质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人口素质及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人口素质是人口诸多特征中最积极能动的要素,所反映的是人口发展的质量方面,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人口素质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所制约,以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前提,又反过来促进或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是由经济水平、物质生活、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等五个部分16项分指标组成,也可以分五个子系统,即社会结构、经济与科技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和环保、法制与治安。在这五个子系统中,人口素质的高低对实现小康起着决定作用。 从人口素质与小康社会的关系方面看,首先,人口素质是 WP=45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既定目标。小康社会目标内在地包含了对人口素质的要求,由人口自然增长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专业技术人员数等指标组成。人口素质成为小康社会各要素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和中心因素,构成了其它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推动人口素质的提高。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必然会为人口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人的资源意识、环保意识、人均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等,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三,人口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小康社会其他各要素的发展。人口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整个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改善,促进我国各项体制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我国目前人口素质状况看,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人口总体结构不合理。自然结构不合理,男女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问题突出。城乡构成不合理,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之间人口素质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的双重马太效应;二是整体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口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尤其低。2000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4年。中国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存在很大距离;三是劳动力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资源缺乏。一般性人口资源过剩,特殊性人力资源即人才资源匮乏。就当前我国专门人才资源总体状况而言,主要问题是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也亟待提高;四是人口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婴儿死亡率与发达国家比仍然差距很大。我国每年出生约1500万新生儿,严重 WP=46 出生缺陷约占1.3%,迫切需要推行优生学知识,以提高人口素质;五是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观念有待更新。当前我国人口思想观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文明程度还不高。 总体上看,我国人口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并由此引发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突出表现在:一是人口素质直接影响控制人口增长,控制好人口的实际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二是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低下直接影响脱贫进程。贫困地区实用新技术推广缓慢,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三是农村人口的低素质,不仅影响了阻碍了科技兴农的推行,也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转移,使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迟缓,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四是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员,既有体制转换原因,但更主要的是素质方面的原因。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首先,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公共教育费在GNP当中的比重,发展教育事业;增加国家的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使众多的人口资源转化为合格的人力资源,促进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 要抓住关键,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基础教育和扫盲教育,提高人口基础性素质;强化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养适用型人才;开展各级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决策层素质。 要解决难点,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农村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机会,实施真正的九年制义务 WP=47 教育;加强对农民进行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改革农村教育的运行机制和培养模式,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另外,还要加大对农村的医疗卫生投入,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 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建立人口素质的自动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C924.2
本文编号:2733986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C924.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晋东海;河南省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任远远;地方政府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33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27339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