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辽宁

发布时间:2017-07-19 05:12

  本文关键词: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协调度 辽宁省


【摘要】:本文以辽宁省的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其“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辽宁省),中国经济网获取研究数据,并应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结合ARCGI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由七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首先,从国家形势与辽宁省发展形势两方面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存在问题;其次,从理论与实际两方面介绍研究意义;再次,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范围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最后,介绍本文研究数据来源、研究数据处理的方法、本文研究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与研究区域概况:分别介绍了本文所运用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空间结构理论,人口理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理论的具体方面;并从辽宁省的地理位置,辽宁省资源,辽宁省人口等多角度,概括性的叙述辽宁省的基本情况。 第三部分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首先,从人口素质、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就业结构等方面叙述辽宁省人口现状;其次,以综合全省的生产总值、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多个经济指标分析辽宁省经济现状;最后,从生态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废物排放等方面分析辽宁省环境现状。 第四部分分析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利用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固废排放量、三大产业占GDP份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储蓄款余额等指标,建构子系统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利用spss工具等进行主成分分析法,最终得出各个市人口与经济、经济与生态环境、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并划分协调度等级,进一步说明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状况。 第五部分辽宁省“人口—经济—环境”发展的问题与原因: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各子系统的发展问题、“人口—经济—生态环境”整体不协调、“人口与生态环境”突出性不协调三个方面分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存在问题。并从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以及区域发展的政策性手段等多个角度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 第六部分促进辽宁省“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制定具体的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完善区域生态环境评估系统,依托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具体政策,渗入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力量六个方面一一叙述。 第七部分结论与讨论: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对进一步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关键词】:“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协调度 辽宁省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5;C924.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8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0
  • 1.2.2 现实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3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2
  • 1.3.3 国内外研究总结12-13
  • 1.4 数据及研究方法13-14
  • 1.4.1 数据获取与处理13
  • 1.4.2 研究方法13-14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14-18
  • 2 研究基础理论与研究区域概况18-23
  • 2.1 基础理论18-20
  • 2.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18
  • 2.1.2 空间结构理论18-19
  • 2.1.3 人口理论19-20
  • 2.1.4 系统论与控制论20
  • 2.2 区域概况20-23
  • 3 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23-31
  • 3.1 人口与人口结构现状23-27
  • 3.1.1 人口概述23
  • 3.1.2 人口素质23-24
  • 3.1.3 人口年龄结构24-25
  • 3.1.4 人口性别结构25-26
  • 3.1.5 人口城乡结构26
  • 3.1.6 人口就业结构26-27
  • 3.2 经济现状27-30
  • 3.3 生态环境现状30-31
  • 3.3.1 生态环境概述30
  • 3.3.2 生态环境质量30
  • 3.3.3 空气质量30-31
  • 3.3.4 水质状况31
  • 3.3.5 废物排放31
  • 4 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31-38
  • 4.1 构建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的指标体系31-32
  • 4.2 计算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分数32-34
  • 4.2.1 数据统计与数据标准化32-33
  • 4.2.2 分析方法与计算方法33-34
  • 4.3 计算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34-35
  • 4.4 分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结果35-38
  • 5 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的问题与原因38-41
  • 5.1 “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存在问题38-39
  • 5.1.1 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各子系统中多重问题并存38
  • 5.1.2 “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不协调38-39
  • 5.1.3 “人口与生态环境”内部发展的不协调39
  • 5.2 “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的原因39-41
  • 5.2.1 区域人口的快速增长,引起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39-40
  • 5.2.2 区域注重经济发展,激发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矛盾40
  • 5.2.3 区域政策法规的偏向性,增加协调发展障碍40-41
  • 5.2.4 区域发展手段与方法简单单一,现存问题未能及时解决41
  • 6 辽宁省“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41-45
  • 6.1 建立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1-42
  • 6.2 制定具体的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42-43
  • 6.3 完善区域的生态环境评估系统43
  • 6.4 依托计划生育政策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平衡发展43-44
  • 6.5 渗入科研成果与社会公众力量,推进“人口—经济—环境”发展44-45
  • 7 结论与讨论45-47
  • 7.1 结论45-46
  • 7.2 讨论46-47
  • 7.2.1 研究创新46
  • 7.2.2 研究不足46-47
  • 参考文献47-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孟珏;陈忠暖;蔡国田;;基于系统论的世界能源空间格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2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3 王晔立;;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6年04期

4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环境导报;1999年02期

5 马俊;;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年01期

6 赵珂;冯月;;城乡空间结合理论研究的走向[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7 刘辉;段汉明;谢元礼;范熙伟;;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研究——兰州—西宁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12期

8 王化波;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产业结构问题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叶健夫,彭启鹏,马建,曾文棣,罗健波;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人口;2002年04期

10 贺红茹;;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本文编号:561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561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