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资源受限下的人口迁移模型

发布时间:2017-08-05 04:08

  本文关键词:资源受限下的人口迁移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人口迁移 信息熵 人均粮食产量 动力学模型


【摘要】:人类行为的复杂性源于系统内部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外部影响,而对受资源等自然因素制约的人类决策行为是少数被关注的人类动力学研究新方向.本文考虑资源受限下的农业人口迁移,结合"推-拉理论",在二维网格上建立了受粮食产量影响的人口迁移模型.通过模型模拟了不同区域人口及人均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通过引入信息熵对其人口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基数与经济水平相适应,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信息熵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说明人口迁移行为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通过不同时刻人口规模斑图的对比,进一步展现了人口分布变化的趋势和特点.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物理电气信息学院;宁夏沙漠信息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人口迁移 信息熵 人均粮食产量 动力学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65011;10565002)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NZ12161)
【分类号】:C922
【正文快照】: 近年来,人类行为动力学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其他的学科领域并得到了许多令人瞩目的结果.研究人类的各种行为规律,是探索自然,认识人类自身行为的重要方面,也对其他学科研究、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05年Barab錮si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1]掀起了“人类动力学”的研究热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桂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与人口迁移关系之研究[J];人口与经济;1997年01期

2 王桂新;我国省际人口迁移迁出选择过程的年龄模式及其特征[J];人口研究;1994年02期

3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nd Us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unty in Mountainous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A Case Study of Rong Count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5期

2 石频;张安明;周超;;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3 王丽萍;周寅康;;崇左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4 董杰;杨春德;张保华;叶方;;山东省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及宏观驱动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5 蔡进;刘秀华;丁恩俊;;基于信息熵的县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1期

6 陈志;胡勇;刘成武;;咸宁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7 魏亮;朱永明;鞠慧雅;;熵值法在土地集约利用专题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8 陈笑筑;王博;丁筑茂;;毕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9 曾毅;李茂席;文志军;徐欣;彭昱;;西藏山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苏广实;王世杰;胡宝清;李月连;;喀斯特县域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时空变化分析——以广西都安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栋;李满春;陈振杰;魏巍;胡伟;;基于信息熵的城市边缘区的界定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中原城市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陈常优;毋晓蕾;韦东;方明;梁留科;吕可文;王国强;王慧娜;苏朝阳;苗长虹;穆松林;高建华;;第十二章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郭荣中;申海建;张毅;;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以湖南省岳阳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蒙莉娜;郑新奇;;区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的新方法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欣;黄贤金;张兴榆;;基于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以通州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崔新蕾;张安录;;基于信息熵的陵水县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显惠;陈健飞;;基于GIS的福建沿海与内陆县域LUCC对比研究——以福清和建阳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石频;张安明;;小城镇建设中集约和节约土地利用研究——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10 苏海民;陈健飞;;基于高光谱和高分辨率遥感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新荣;东北地区人口变动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3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全国;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5 蔡新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乡城劳动力迁移研究——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4年

6 叶鹏举;乡城人口迁移大潮中的上海人口与就业:现状及将来预测——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学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7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李新举;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时空演变及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9 崔和瑞;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10 俞路;20世纪90年代中国迁移人口分布格局及其空间极化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桑小峰;江苏乡城迁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媛;西安市建设用地结构变化与效益的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李正;喀斯特地区土地整理景观生态与效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健;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其时空变异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刘国军;大汶河流域复合水系统演变情势及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冰;淹没线上剩余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对移民安置任务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岳巧丽;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秀红,何书金,罗明;土地利用结构综合数值表征——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3 鞠旭照;论耗散结构对土地综合体稳定性研究的作用[J];干旱区地理;1988年04期

4 陈彦光,刘明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定律[J];人文地理;2001年04期

5 林友苏,郑梓桢;我国城市移民的年龄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04期

6 刘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的系统概念模型[J];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平,玄兆辉,王立明;深圳与全国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基于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2期

2 唐珏岚;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与中国城乡综合就业发展战略[J];西北人口;2005年04期

3 陈伟;;人口迁移模型的建立及参数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5期

4 张永利;阮文彪;;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空心化”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美蓉;我国民族地区人口迁移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薛丹芝;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的统计规律性及其形成机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23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23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