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SDA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19 21:28

  本文关键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SDA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ESDA 空间差异 流动人口 社会融人感


【摘要】:利用2012年上海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ESDA方法的视角,揭示了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趋同聚集特征;从局部上看,显著"热点"区域呈集中连片分布特征,主要聚集在8个中心城区及其所辐射的部分近郊区域,显著"冷点"区域呈分散分布特征,分别在浦东原南汇地区、青浦和崇明的部分边缘地带形成了范围较小的显著"冷点"区域。空间误差回归分析表明,在考虑了空间地理因素之后,经济和制度因素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感的空间差异产生了更为突出的显著影响。从空间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相关政策建议。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上海金融学院;安徽大学农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ESDA 空间差异 流动人口 社会融人感
【基金】:国家科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融合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测评及提升路径研究(15CSHO29) 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与城市融合研究”(14YBA277) 湖南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农民工的社会融合与就业质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C922
【正文快照】: 1问题的提出学术界对我国流动人口融人城市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在探讨社会融人的指标体系时,国内前期研究一致认为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融人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包含经济融人、社会融人、文化融人、心理融入和政治融入等维度。总体来讲,以往研究对经济融入和总的社会融人度指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仁朝;王德;;上海市流动人口不同聚居形态及其社会融合差异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6期

2 宣国富;徐建刚;赵静;;基于ESDA的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3 蔡禾;;从统治到治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大城市社会管理[J];公共行政评论;2012年06期

4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年06期

5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入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6 任远;乔楠;;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测量及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10年02期

7 黄祖宏;高向东;;基于ESDA的上海市常住境外人口空间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2年02期

8 王汉生,刘世定,孙立平,项飚;“浙江村”:中国农民进入城市的一种独特方式[J];社会学研究;1997年01期

9 田凯;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5期

10 崔岩;;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梅;;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农民工城市融合度的定量分析——以潍坊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2 李勇;韩欢静;杨蕾;杨浩龙;;我国第二代农民工的性格特征与价值观及管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3 朱业乾,邵同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关系支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孙朝阳;;青年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6 许丽明;;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的农民工城市融合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7 赵翔;张向东;;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8 夏凌翔;李静;钟慧;;成渝地区农民工未来职业意向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9 吴炜;朱力;;劳务派遣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杨晗;;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以武汉汉正街农民工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张云武;;当代城市居民社会关系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云武;;中国的社会流动与流动者的关系网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泉超;;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许月明;赵金龙;;让农民工带宅基地指标进城购房,促进城市化建康发展[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传民;叶长盛;黄雅丹;吴佳;刘平辉;;基于ESDA的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格局分析[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萍;;我国农民工的城市适应[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玉照;梁波;;上海市“新移民”身份获得与结构分化——转型期外来人口的“移民化”研究[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张晋庆;;推进新农村建设,探询城中村改造症结及策略——以青岛城中村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森;基于心理资源模型的安全职业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赵溢洋;阳光体育与“外来学生群体”的城市融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884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84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